国学精选 | 二十四史 | 四库全书 | 汉语字典 | 汉语大词典 | 康熙字典 | 说文解字 | 成语词典 | 异体字字典 | 史部 | 子部 | 集部 | 诗部 | 儒部 | 易部 | 艺部 | 医部 | 丛部 | 道部 | 佛部
     搜作品集     搜编撰者      搜卷章节      影印古籍

首页|国学书库|影印古籍|诗词宝典|二十四史|汉语字典|汉语词典|部件查字|书法大师|甲骨文|历史人物|历史典故|年号|姓氏|民族|图书集成|印谱|丛书|中医中药|软件下载

译文|四库全书|全文检索|古籍书目|国学精选|成语词典|康熙字典|说文解字|字形演变|金 文|历史地名|历史事件|官职|知识|对联|石刻墓志|家谱|对联|历史地图|会员中心

首页 > 四库全书 > 性理大全書 > 性理大全書 卷四十三
[043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性理大全書卷四十三
 學一
  小學
程子曰古人雖胎教與保傅之教猶勝今日庠序鄉黨
 之教古人自㓜學耳目游處所見皆善至長而不見
 異物故易以成就今日自少所見皆不善纔能言便
 習穢惡日日銷鑠更有甚天理 古之人自能食能
[043-1b]
 言而教之是故大學之法以豫為先盖人之㓜也智
 愚未有所主則當以格言至論日陳於前盈耳充腹
 久自安習若固有之者日復一日雖有讒説摇惑不
 能入也若為之不豫及乎稍長意慮偏好生於内衆
 口辨言鑠於外欲其純全不可得已 人多以子弟
 輕俊為可喜而不知其可憂也有輕俊之質者必教
 以通經學使近本而不以文辭之末習則所以矯其
 偏質而復其徳性也 勿謂小兒無記性所厯事皆
[043-2a]
 能不忘故善養子者當其嬰孩鞠之使得所養全其
 和氣乃至長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惡有常至如養犬
 者不欲其升堂則時其升堂而扑之若既扑其升堂
 又復食之於堂則使孰從雖日撻而求其不升不可
 得也養異類且爾况人乎故養正者聖人也
朱子曰古者初年入小學只是教之以事如禮樂射御
 書數及孝弟忠信之事自十六七入大學然後教之
 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為忠信孝弟者 古人自
[043-2b]
 入小學時已自知許多事了至入大學時只要做此
 工夫今人全未曽知此古人只去心上理㑹至去治
 天下皆自心中流出今人只去事上理㑹 古人小
 學養得小兒子誠敬善端發見了然而大學等事小
 兒子不㑹推将去所以又入大學教之 古人便都
 從小學中學了所以大來都不費力如禮樂射御書
 數大綱都學了及至長大也更不大叚學便只理㑹
 窮理致知工夫而今自小失了要補填實是難但須
[043-3a]
 荘敬誠實立其基本逐事逐物理㑹道理待此通透
 意誠心正了就切身處理㑹旋旋去理㑹禮樂射御
 書數今則無所用乎御如禮樂射書數也是合當理
 㑹底皆是切用但不先就切身處理㑹得道理便教
 考究得些禮文制度又干自家身己甚事 古人小
 學教之以事便自養得他心不知不覺自好了到得
 漸長漸更厯通達事物将無所不能今人既無本領
 只去理㑹許多閑汩董百方措置思索反以害心
[043-3b]
 問大學與小學不是截然為二小學是學其事大學
 是窮其理以盡其事否曰只是一箇事小學是學事
 親學事長且直理㑹那事大學是就上面委曲詳究
 那理其所以事親是如何所以事長是如何古人於
 小學存養已熟根基已深厚到大學只就上面㸃化
 出些精彩古人自能食能言便已教了一嵗有一嵗
 工夫到二十時聖人資質已自有二三分大學只出
 治光彩又曰如今全失了小學工夫今只教人且把
[043-4a]
 敬為主收歛身心却可可下工夫或云敬當不得小
 學某看來小學却未當得敬敬已是包得小學敬是
 徹上徹下工夫雖做得聖人田地也只放下這敬不
 得如堯舜也終始是一箇敬如説欽明文思頌堯之
 徳四箇字獨将這箇敬做擗初頭如説恭已正南面
 而已如説篤恭而天下平皆是 陸子壽言古者教
 小弟子自能言能食即有教以至洒埽應對之類皆
 有所習故長大則易語今人自小即教做對稍大即
[043-4b]
 敎作虚誕之文皆壞其性質 天命非所以敎小兒
 敎小兒只説箇義理大槩只眼前事或以洒掃應對
 之類作叚子亦可毎嘗疑曲禮衣毋撥足毋蹶将上
 堂聲必揚将入户視必下等叶韻處皆是古人初敎
 小兒語列女傳孟母又添兩句曰将入門問誰存
 敎小兒讀詩不可破章又曰授書莫限長短但文理
 斷處便住若文勢未斷者雖多授數行亦不妨盖兒
 時讀書終身改口不得甞見人教兒讀書限長短後
[043-5a]
 來長大後都念不轉如訓詁則當依古註問向謂小
 兒子讀書未須把近代解説底音訓敎之却不知解
 時如何若依古註恐他不甚曉曰解時却須正説始
 得若大叚小底又却只是粗義自與古註不相背了
  甞訓其子曰起居坐立務要端荘不可傾倚恐至
 昏怠出入歩趨務要凝重不可票輕以害徳性以謙
 遜自牧以和敬待人凡事切須謹飭無故不須出入
 少説閑話恐廢光隂勿觀雜書恐分精力早晩頻自
[043-5b]
 㸃檢所習之業毎旬休日将一旬内書溫習數過勿
 令心少有放逸則自然漸近道理講習易明矣 問
 女子亦當有敎自孝經之外如論語只取其面前明
 白者敎之如何曰亦可如曺大家女戒溫公家範亦
 好 問小學載樂一叚不知今人能用得否曰姑使
 知之古人自小即以樂敎之乃是人執手提誨到得
 大來涵養已成稍能自立便可今人既無此非志大
 有所立因何得成立 因論小學曰古者敎必以樂
[043-6a]
 後世不復然問此是作樂使之聽或其自作曰自作
 若自理㑹不得自作何益古者國君備樂士無故不
 去琴瑟日用之物無時不列於前 弟子職所受是
 極云受業去後須窮究道理到盡處也毋驕恃力如
 恃氣力欲胡亂打人之類盖自小便敎之以徳敎之
 以尚徳不尚力之事 後生初學且看小學之書那
 是做人底様子 小學多說那恭敬處少説那防禁
 處又曰前賢之言須是真箇躬行佩服方始有功不
[043-6b]
 可只如此説過不濟事 問小學父慈而敎子孝而
 箴曰人既自有箇良知良能了聖賢又恁地説直要
 人尋敎親切父慈而敎子孝而箴看我是能恁地不
 恁地小學所説教人逐一去上面尋許多道理到著
 大學亦只是這道理又教人看得親切實如此不是
 胡亂恁地説去 問某今看大學如小學中有未曉
 處亦要理㑹曰相兼看亦不妨學者於文為度數不
 可存終理㑹不得之心須立箇大規模都要理㑹得
[043-7a]
 至於其明其暗則係乎人之才如何耳
東萊吕氏曰教小兒當以正不可便使之情竇日開
 問教小兒以何為先曰先敎以恭謹不輕忽不躐等
 讀書乃餘事今之有資質者父兄便敎以科舉之文
 不容不躐等皆因父兄無識見至有以得一第便為
 成材者 後生學問且須理㑹曲禮少儀儀禮等學
 洒掃應對進退之事及先理㑹爾雅訓詁等文字然
 後可以語上下學而上達自此脫然有得自然度越
[043-7b]
 諸子也不如此則是躐等犯分凌莭終不能成孰先
 傳焉孰後倦焉不可不察也
西山真氏曰小學之書先載胎教之法而後以内則之
 文繼之列女傳曰古者婦人姙子寢不側坐不邊立
 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惡
 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頌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
 形容端正才過人矣此言姙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
 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也合列女傳與内則二篇觀之
[043-8a]
 則小學之敎略備矣
魯齋許氏曰小學内明父子之親言凡為人子為人婦
 幼男與未嫁女子皆當盡愛盡敬不敢自專事親之
 道也 凡人㓜小時不引得正後便難了如字畫端
 楷之類是也
臨川吳氏曰古之敎者子能食而教之食子能言而敎
 之言欲其有别也而敎之以異處欲其有譲也而教
 之以後長因其良知良能而導之而未及乎讀誦也
[043-8b]
 敎之數敎之方敎之日與夫學書計學㓜儀則既辨
 名物矣而亦非事夫讀誦也弟子之職曰孝曰弟曰
 謹曰信曰愛曰親行之有餘力而後學文今世童子
 甫能言不過敎以讀誦而已其視古人之敎何如也
 然古人豈廢讀誦哉戴氏記拾曲禮遺經句三言或
 四言管氏書載弟子職一篇句四言或五言六言皆
 韻語句短而音諧盖取其讀誦之易而便於童習也
 古書闕而敎法泯俗閒教子率以周興嗣千文李瀚
[043-9a]
 䝉求開其先讀誦雖易而竟何所用士大夫之家頗
 欲知其無用而舎旃童習之初遽授小學孝經等書
 字語短長参差不齊往往不能以句教者強揠而學
 者苦其難又胡能使之樂學哉程子甞欲作詩略言
 敎童子洒掃應對事長之節而不果作陳氏五言禮
 詩近之而有未備君子病焉
  總論為學之方
程子曰學也者使人求於内也不求於内而求於外非
[043-9b]
 聖人之學也何謂求於外以文為主者是也學也者
 使人求於本也不求於本而求於末非聖人之學也
 何謂求於末考詳略採同異者是也是二者無益於
 徳君子弗之學也 名數之學君子學之而不以為
 本也言語有序君子知之而不以為始也 義之精
 者須是自求得之如此則善求義也 學莫貴於自
 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學而不自得則至老而益衰
  自得者所守不變自信者所守不疑 觧義理若
[043-10a]
 一向靠書冊何由得居之安資之深不惟自失兼亦
 誤人 古之學者優柔厭飫有先後次序今之學者
 却只做一場話説務髙而已常愛杜元凱語若江海
 之浸膏澤之潤渙然冰釋怡然理順然後為得也今
 之學者往往以游夏為小不足學然游夏一言一事
 却總是實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
 古人此箇學是終身事果能顛沛造次必於是豈有
 不得道理 問何如學可謂之有得曰大凡學問聞
[043-10b]
 之知之皆為有得得者須黙識心通學者欲有所得
 須是要誠意燭理上知則頴悟自别其次須以義理
 涵養而得之 凡志於求道者可謂誠心矣欲速助
 長而不中理反不誠矣故求道而有廹切之心雖得
 之必失之觀天地之化一息不留疑於速也然寒暑
 之變極微曷甞遽哉 學者須要知言 凡人纔學
 便須知著力處既學便須知得力處 多聞識者猶
 廣儲藥物也知所用為貴 進學莫大於致知養心
[043-11a]
 莫大於理義古人所養處多若聲音以養其耳舞蹈
 以養其血脉今人都無只有箇義理之養人又不知
 求 耻不知而不問終於不知而已以為不知而必
 求之終能知之矣 學而未有所知者譬猶人之方
 醉也亦何所不至及其既醒必愓然而耻矣醒而不
 以為耻末如之何也 學者必知所以入徳不知所
 以入徳未見其能進也故孟子曰不明乎善不誠其
 身易曰知至至之 學者自治極於剛則守道愈固
[043-11b]
 勇於進則遷善愈速 今之學者如登山麓方其迤
 邐莫不濶歩及到峻處便逡廵一云或以峻而遂止/或以難而稍緩茍能
 遇難而益堅聞過/則改何逺弗至也 人少長須激昻自進中年已後
 自至成徳者事方可自安 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
 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唯
 聖人之道無所進退以其所造者極也 君子莫進
 於學莫止於畫莫病於自足莫罪於自棄進而不止
 湯武所以反之而聖 學者所見所期不可不逺且
[043-12a]
 大然行之亦須量力有漸志大心勞力小任重恐終
 敗事 學貴乎成既成矣将以行之也學而不能成
 其業用而不能行其學則非學矣 百工治器必貴
 於有用器而不可用工不為也學而無所用學将何
 為也 力學而得之必擴充而行之不然者局局其
 守耳 學者有所聞而不著於心不見乎行則其所
 聞故自他人之言耳於已何與焉 學莫大於平心
 平莫大於正正莫大於誠 問有因苦學失心者何
[043-12b]
 也曰未之聞也善學者之於其心治其亂收其放明
 其蔽安其危曽謂為心害乎 古之人十五而學四
 十而仕其未仕也優游養徳無求進之心故其所學
 必至於有成後世之人自其為兒童従父兄之所敎
 與其壮長追逐時習之所尚莫不汲汲於勢利也善
 心何以不喪哉 學而為名内不足也 根本須是
 先培壅然後可以趨向也趨向既正一作/立所造有淺
 深則由勉與不勉也 守之必嚴執之必定少怠而
[043-13a]
 縦之則存者亡矣 君子之學要其所歸而已矣
 有志於道而學不加進者是無勇也 博奕小技也
 不專心致志猶不可得况學聖人之道悠悠焉何能
 自得也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
 不如學也又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夫聖人何所為而
 廹切至於如是其極哉善學者當求其所以然之故
 不當誦其文過目而已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茍曰
 姑俟來日斯自棄也 無好學之志則雖聖人復出
[043-13b]
 亦無益矣 不知性善不可以言學知性之善而以
 忠信為本是曰先立乎其大者也 問人有日記萬
 言或妙絶技藝者是可學乎曰不可才可勉而少進
 鈍者不可使利也惟積學明理既久而氣質變焉則
 暗者必明弱者必立矣 質之美者一明即盡濁滓
 渾化斯與天地同體矣荘敬持養抑其次也及其至
 則一也 氣質沉静於受學為易意必固我既亡
 之後必有事焉此學者所宜盡心也夜氣之所存者
[043-14a]
 良知也良能也茍擴而充之化旦晝之所害為夜氣
 之所存然後可以至於聖人 學禮義考制度必求
 聖人之意得其意則可以沿革矣 人之於學避其
 所難而姑為其易者斯自棄也已夫學者必志於大
 道以聖人自期而猶有不至者焉 人皆可以為聖
 人而君子之學必至於聖人而後已不至於聖人而
 已者皆自棄也孝其所當孝悌其所當悌自是而推
 之是亦聖人而已矣 學者不學聖人則已欲學之
[043-14b]
 須是熟玩聖人氣象不可止於名上理㑹如是只是
 講論文字 今之學者有三弊溺於文辭牽於詁訓
 惑於異端茍無是三者則必求歸於聖人之道矣
 人之學當以大人為標凖然上面更有化爾人當學
 顔子之學一作/事 君子之學貴乎一一則明明則有
 功 學要在敬也誠也中閒便一作/更有箇仁博學而
 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之意敬主/事 不思故
 有惑不求故無得不問故莫知 學不貴博貴於正
[043-15a]
 而已正則博言不貴文貴於當而已當則文 能盡
 飲食言語之道則可以盡去就之道能盡去就之道
 則可以盡死生之道飲食言語去就死生小大之勢
 一也故君子之學自微而顯自小而章 問立徳進
 徳先後曰此有二有立而後進有進而至於立立而
 後進則是卓然定後有所進立則是三十而立進則
 是吾見其進也有進而至於立則進而至於立道處
 也此進是可與適道者也立是可與立者也
[043-15b]
張子曰在始學者得一義須固執從粗入精也如孝事
 親忠事君一種是義然其中有多少義理也 聞見
 之善者謂之學則可謂之道則不可須是自求己能
 尋見義理則自有㫖趣自得之則居之安矣 學者
 只是於義理中求譬如農夫是穮是蓘雖有饑饉必
 有豐年盖求之則須有所得發源端本處既不誤則
 義可以自求 人欲得正已而物正大抵道義雖不
 可緩又不欲急廹在人固須求之有漸於已亦然盖
[043-16a]
 精思潔慮以求大功則其心隘惟是得心宏放得如
 天地易簡易簡然後能應物皆平正 玩心未熟可
 求之平易勿迂也若始求太深恐自茲愈逺 為學
 所急在於正心求益若求之不已無有不獲惟勉勉
 不忘為要耳 人若志趣不逺心不在焉雖學無成
 人惰於進道無自得達自非成徳君子必勉勉至從
 心所欲不踰矩方可放下徳薄者終學不成也 學
 之不勤者正猶七年之病不蓄三年之艾今之於學
[043-16b]
 加之數年自是享之無窮人多是耻於問人假使今
 人問於人明日勝於人有何不可如是則孔子問於
 老聃萇宏郯子賔牟賈有甚不得聚天下衆人之善
 者是聖人也豈有得其一端而便勝於聖人也 義
 理有疑一作/礙則濯去舊見以來一作/求新意心中茍有
 所開即便劄記不思則還塞之矣更須得朋友之助
 一日閒朋友論著則一日閒意思差别須日日如此
 講論久則自覺進也 慕學之始猶聞都㑹紛華盛
[043-17a]
 麗未見其美而知其有美不疑歩歩進則漸到畫則
 自棄也觀書解大義非聞也必以了悟為聞人之好
 強者以其所知少也所知多則不自強滿學然後知
 不足有若無實若虚此顔子之所以進也 變化氣
 質孟子曰居移氣養移體况居天下之廣居者乎居
 仁由義自然心和而體正更要約時但拂去舊日所
 為使動作皆中禮則氣質自然全好禮曰心廣體胖
 心既宏廣則自然舒㤗而樂也若心但能宏廣不謹
[043-17b]
 敬則不立若但能謹敬而心不宏廣則入於隘須寛
 而敬大抵有諸中者必形諸外故君子心和則氣和
 心正則氣正其始也固亦須矜持古之為冠者以重
 其首為履者以重其足至於盤盂几杖為銘皆所以
 慎戒之 人之氣質美惡與貴賤夭壽之理皆是所
 受定分如氣質惡者學即能移今人所以多為氣所
 使而不得為賢者盖為不知學 為學大益在自能
 變化氣質不爾卒無所發明不得見聖人之奥故學
[043-18a]
 者先須變化氣質變化氣質與虚心相表裏大中天
 地之道也得大中隂陽鬼神莫不盡之矣 天資美
 不足為功惟矯惡為善矯惰為勤方是為功人必不
 能便無是心須是思慮但使常游心於義理之閒立
 本處以易簡為是接物處以時中為是易簡而天下
 之理得時中則要博學素備 有志於學者都更不
 論氣之美惡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奪志也惟患學
 者不能堅勇 多求新意以開昏䝉吾學不振非強
[043-18b]
 有力者不能自奮惟信篤持謹何患不至 書多閲
 而好忘者只為理未精耳理精則須記了無去處也
 仲尼一以貫之盖只著一義理都貫却學者但養心
 識明静自然可見 下學而上達者兩得之人謀又
 得天道又盡任私意以求是未必是虚心以求是方
 為是夫道仁與不仁是與不是而已 既學而先有
 以功業為意者於學便相害既有意必穿鑿創意作
 起事也徳未成而先以功業為事是代大匠斵希不
[043-19a]
 傷手也 學者大不宜志小氣輕志小則易足易足
 則無由進氣輕則虚而為盈約而為㤗亡而為有以
 未知為已知未學為已學人之有耻於就問便謂我
 勝於人只是病在不知求是為心故學者當毋我
 明善為本固執之乃立擴充之則大昜視之則小在
 人能宏之而已 富貴之得不得天也至於道徳則
 在已求之而無不得者也
上蔡謝氏曰學須是熟講學不講用盡工夫只是舊時
[043-19b]
 人學之不講是吾憂也仁亦在夫熟而已 今之學
 須是如飢之須食寒之須衣始得若只欲彼善於此
 則不得 人須先立志立志則有根本譬如樹木須
 先有箇根本然後能培養成合抱之木若無根本又
 培養箇甚 顔子工夫真百世之範舎此應無入路
 無住宅
龜山楊氏曰今之學者只為不知為學之方又不知學
 成要何用此事體大須是曽著力來方知不昜夫學
[043-20a]
 者學聖賢之所為也欲為聖賢之所為須是聞聖賢
 所得之道若只要博通古今為文章作忠信愿慤不
 為非義之士而已則古來如此等人不少然以為聞
 道則不可且如東漢之衰處士逸人與夫名節之士
 有聞當世者多矣觀其作處責之以古聖賢之道則
 畧無毫髪髣髴相似何也以彼扵道初無所聞故也
 今時學者平居則曰吾當為古人之所為纔有一事
 到手便措置不得盖其所學以博通古今為文章或
[043-20b]
 志於忠信愿慤不為非義而已而不知須是聞道故
 應如此由是觀之學而不聞道猶不學也 為己之
 學正猶飢渴之於飲食非有悦乎外也以為弗飲弗
 食則飢渇之病必至於致死人而不學則失其本心
 不足以為人其病盖無異於飢渴者此固學之不可
 已也然古之善學者必先知所止知所止然後可以
 漸進倀倀然莫知所之而欲望聖賢之域多見其難
 矣此理宜切求之不可忽也 六經之義騐之於心
[043-21a]
 而然施之於行事而順然後為得騐之於心而不然
 施之於行事而不順則非所謂經義今之治經者為
 無用之文徼幸科第而已果何益哉 學者必以孔
 孟為師學而不求諸孔孟之言亦末矣昜曰君子多
 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徳孟子博學而詳説之将以反
 説約也世之學者欲以雕繪組織為工誇多鬭靡以
 資見聞而已故摭其華不茹其實未嘗蓄徳而反約
 也彼亦焉用學為哉 自孟子殁聖學失傳荀卿而
[043-21b]
 下皆未得其門而入者也七篇之書具在終始考之
 不過道性善而已知此則天下之理得而諸子之失
 其傳皆可見也夫學道者捨先聖之書何求哉譬之
 適九達之衢未知所之六經能指其攸趣而已因其
 所指而之焉則庻乎其有至也徒弊精神於章句之
 間則末矣 古之學者以聖人為師其學有不至故
 其徳有差焉人見聖人之難為也故凡學者以聖人
 為可至則必以為狂而竊笑之夫聖人固未昜至若
[043-22a]
 舎聖人而學是将何所取則乎以聖人為師猶學射
 而立的然的立於彼然後射者可視之而求中若其
 中不中則在人而已不立之的何以為凖 顔淵請
 問其目學也請事斯語則習矣學而不習徒學也譬
 之學射而志於彀則知所學矣若夫承梃而目不瞬
 貫虱而懸不絶由是而求盡其妙非習不能也習而
 察故説久而性成之則説不足道也 學者當有所
 疑乃能進徳然亦須著力深方有疑今之士讀書為
[043-22b]
 學盖自以為無可疑者故其學莫能相尚如孔子門
 人所疑皆後世所謂不必疑者也子貢問政子曰足
 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疑所可去答之以去兵於食
 與信猶有疑焉故能發孔子民無信不立之説若今
 之人問政答之足食與兵何疑之有樊遲問仁子曰
 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是盖甚明白而遲猶曰未達故
 孔子以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教之由是而行之
 於知之道不其庻矣乎然而退而見子夏猶再問舉
[043-23a]
 直錯諸枉之義於是又得舜舉臯陶湯舉伊尹之事
 為證故仁知兼盡其説如使今之學者方得其初問
 之答便不復疑矣盖嘗謂古人以為疑者今人不知
 疑也學何以進
和靖尹氏曰凡問問切忌閒斷便不是學一日暴之十
 日寒之奚可哉 學問不可有私心私心人欲也人
 欲去天理還 問如何仕而優則學曰學豈有休時
 書曰念終始典於學荀子曰學至死乃已是也
[043-23b]
涑水司馬氏曰學者所以求治心也學雖多而心不治
 安以學為 問蘧伯玉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信乎
 曰何啻其然也古之君子好學者有垂死而知其未
 死之前所為非者况五十乎夫道如山也愈升而愈
 髙如路也愈行而愈逺學者亦盡其力而止耳自非
 聖人有能窮其髙逺者哉
五峰胡氏曰學欲博不欲雜守欲約不欲陋雜似博陋
 似約學者不可不察也 學貴大成不貴小用大成
[043-24a]
 者參於天地之謂也小用者謀利計功之謂也 人
 之生也良知良能根於天拘於已汩於事誘於物故
 無所不用學也學必習習則熟熟則久久則天天則
 神天則不慮而行神則不期而應 以反求諸己為
 要法以言人不善為至戒 静觀萬物之理得吾心
 之悦也昜動處萬物之分得吾心之樂也難是故知
 仁合一然後君子之學成 有之在已知之在人有
 之而人不知從而與人較者非能有者也 學道者
[043-24b]
 正如學射纔持弓矢必先知的然後可以積習而求
 中的矣若射者不求知的不求中的則何用持弓矢
 以射為列聖諸經千言萬語必有大體必有要妙人
 自少而有志尚恐奪於世念日月蹉跎終身不見也
 若志不在於的茍欲玩其辭而已是謂口耳之學曽
 何足云夫滯情於章句之末固逺勝於博奕戯豫者
 矣特以一斑自喜何其小也何不志於大體以求要
 妙譬如游山必上東岱至於絶頂坐使天下髙峰逺
[043-25a]
 岫卷阿大澤悉來獻状豈不偉歟 修身以寡欲為
 要行已以恭儉為先自天子至於庻人一也
延平李氏曰講學切在深潜縝宻然後氣味深長蹊徑
 不差若槩以理一而不察乎其分之殊此學者所以
 流於疑似亂真之説而不自知也 學問之道不在
 多言但黙坐澄心體認天理若真有所見雖一毫私
 欲之發亦退聽矣久久用力於此庻㡬漸明講學始
 有力耳 學者之病在於未有洒然冰釋凍解處縦
[043-25b]
 有持守不過茍免顯然尤悔而已若此者恐未足道
 也 孔門諸子羣居終日交相切磨又得夫子為之
 依歸日用之閒觀感而化者多矣恐於融釋而脱落
 處非言説所及也不然子貢何以言夫子之言性與
 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耶 大率有疑處須静坐體究
 人倫必明天理必察於日用處著力可見端緒在勉
 之爾
朱子曰聖門日用工夫甚覺淺近然推之理無有不包
[043-26a]
 無有不貫及其充廣可與天地同其廣大故為聖為
 賢位天地育萬物只此一理而已 常人之學多是
 偏於一理主於一説故不見四旁以起争辯聖人則
 中正和平無所偏倚 聖賢所説工夫都只一般只
 是一箇擇善固執論語則説學而時習之孟子則説
 明善誠身只是隨他地頭所説不同下得字來各自
 精細其實工夫只是一般須是盡知其所以不同方
 知其所謂同也 學者工夫但患不得其要若是尋
[043-26b]
 究得這箇道理自然頭頭有箇著落貫通浹洽各有
 條理如或不然則處處窒礙學者常談多説持守未
 得其要不知持守甚底説擴充説體騐説涵養皆是
 揀好底言語做箇説話必有實得力處方可所謂要
 於本領上理㑹者盖縁如此 為學須先立得箇大
 腔當了却旋去裏面修治壁落教綿宻今人多是未
 曽知得箇大規模先去修治得一閒半房所以不濟
 事 識得道理源頭便是地盤如人要起屋須是先
[043-27a]
 築教基址堅牢上面方可架屋若自無好址基空自
 今日買得多少木去起屋少閒只起在别人地上自
 家身已自没頓放處 學問須是大進一畨方始有
 益若能於一處大處攻得破見那許多零碎只是這
 一箇道理方是快活然零碎底非是不當理㑹但大
 處攻不破縦零碎理㑹得些少終不快活曽㸃膝雕
 開已見大意只縁他大處看得分曉今且道他那大
 底是甚物事天下只有一箇道理學只要理㑹得這
[043-27b]
 一箇道理這裏纔通則凡天理人欲義利公私善惡
 之辨莫不皆通 或問氣質之偏如何救得曰纔説
 偏了又著一箇物事去救他偏越見不平正了越討
 頭不見要𦂳只是看教大底道理分明偏處自見得
 如暗室求物把火來便照得若止管去摸索費盡心
 力只是摸索不見若見得大底道理分明有病痛處
 也自㑹變移不自知不消得費力 成已方能成物
 成物在成已之中須是如此推出方能合義理聖賢
[043-28a]
 千言萬語教人且從近處做去如灑掃大㕔大廊亦
 只是如洒掃小室模様掃得小處浄潔大處亦然若
 有大處開拓不去即是於小處便不曽盡心學者貪
 髙慕逺不肯從近處做去如何理㑹得大頭項底而
 今也有不曽從裏做得底外面也做得好此只是才
 髙以智力勝将去中庸説細處只是謹獨謹言謹行
 大處是武王周公達孝經綸天下無不載小者便是
 大者之驗須是要謹行謹言從細處做起方能充得
[043-28b]
 如此太又曰如今為學甚難縁小學無人習得如今
 却是従頭起古人於小學小事中便皆存箇大學大
 事底道理在大學只是推将開闊去向来小時做底
 道理存其中正似一箇坯素相似 學者做工夫莫
 説道是要待一箇頓叚大項目工夫後方做得即今
 逐些零碎積累将去纔等得大項目後方做即今便
 蹉過了學者只今便要做去斷以不疑鬼神避之需
 者事之賊也 如今學問未識箇入路就他自做倒
[043-29a]
 不覺惟既識得箇入頭却事事須著理㑹且道世上
 多多少少事既識得路頭許多事都自是合著如此
 不如此不得自是天理合下當然 若不見得入頭
 處𦂳也不可慢也不得若識得些路頭須是莫斷了
 若斷了便不成待得再新整頓起来費多少力如雞
 抱卵看来抱得有甚煖氣只被他常常恁地抱得成
 若把湯去湯便死了若抱纔住便冷了然而實是見
 得入頭處也自不解住了自要做去他自得些滋味
[043-29b]
 了如喫果子相似未識滋味時喫也得不消喫也得
 到識滋味了要住自住不得 為學切須收斂端嚴
 就自家身心上做工夫自然有所得 為學工夫固
 當有先後然亦不是今日截然為此明日為彼也且
 如所謂先明性之本體而敬以持之固是如此然従
 初若都不敬亦何由得有見耶 或言學者工夫多
 閒斷曰聖賢教人只是要救一箇閒斷 收拾放心
 乃是𦂳切下功夫處講學乃其中之一事今但專一
[043-30a]
 於此下功不須思前筭後計較得失講學亦且看直
 截明白處不要支蔓 學問𦂳要是見處要得透徹
 然不自主敬致知上著功夫亦無入頭處也 為學
 不厭卑近愈卑愈近則功夫愈實而所得愈髙逺其
 直為髙逺者則反是此不可不察也 持敬讀書表
 裏用力切須實下功夫不可徒為虚説然表裏亦非
 二事但不可取此而舎彼耳其實互相為用只是一
 事 人須做功夫方有疑初做時定是觸著相礙沒
[043-30b]
 理㑹處只如居敬窮理始初定分作兩叚居敬則執
 持在此纔動則便忘了問始學必如此否曰固然要
 知居敬在此動時理便自窮只是此話功夫未到時
 難説又曰但能無事時存養教到動時也㑹求理
 學者精神短底看義理只到得半途便以為前面沒
 了或曰若功夫不已亦須有向進曰須知得前面有
 方肯做功夫今之學者大槩有二病一以為古聖賢
 亦只此是了故不肯做功夫一則自謂做聖賢事不
[043-31a]
 得不肯做功夫 學者須於主一上做功夫若無主
 一功夫則所講義理無安著處都不是自家物事若
 有主一功夫則外面許多義理方始為我有都是自
 家物事功夫到時纔主一便覺意思好卓然精明不
 然便緩㪚消索了沒意思做功夫只自脚下便做将
 去固不免有㪚緩時但纔覺便收歛将来漸漸做去
 但得收歛時節多㪚緩之時少便是長進處故孟子
 説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所謂求放心者非
[043-31b]
 是别去求箇心来存著只纔覺放心便在此孟子又
 曰雞犬放則知求之心放則不知求某嘗謂雞犬猶
 是外物纔放了須去外面捉将来若是自家心更不
 用别求纔覺便在這裏雞犬放猶有求不得時自家
 心則無求不得之理因言横渠説做功夫處更精切
 似二程二程資禀髙㓗净不大叚用工夫横渠資禀
 有偏駁夾雜處他大叚用工夫来觀其言曰心清時
 少亂時多其清時視明聼聰四體不待覊束而自然
[043-32a]
 恭謹其亂時反是説得来大叚精切 人生與天地
 一般無些欠缺處且去子細看秉彛常性是何如将
 孟子言性善處看是如何善須精細看来 質敏不
 學乃大不敏有聖人之資必好學必下問若就自家
 杜撰更不學更不問便已是凡下了聖人之所以為
 聖也只是好學下問舜自耕稼陶漁以至於帝無非
 取諸人以為善孔子説禮吾聞諸老聃這也是學於
 老聃方知得這一事 或問東莱謂變化氣質方可
[043-32b]
 言學曰此意甚善但如鄙意則以為學乃能變化氣
 質耳若不讀書窮理主敬存心而徒切切計較於昨
 非今是之間恐亦勞而無補也 待文王而後興者
 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豪傑質美生
 下来便見這道理何用費力今人至於沉迷而不反
 聖人為之屢言方始肯来已是下愚了况又不知求
 之則終於為禽獸而已盖人為萬物之靈自是與物
 異若迷其靈而昏之則與禽獸何異 學問是自家
[043-33a]
 合做底不知學問則是欠闕了自家底知學問則方
 無所欠闕今人把學問来做外面添底事看了 聖
 賢只是做得人當為底事盡今做到聖賢止是恰好
 又不是過外 凡人須以聖賢為己任世人多以聖
 賢為髙而自視為卑故不肯進抑不知使聖賢本自
 髙而已别是一様人則早夜孜孜别是分外事不為
 亦可為之亦可然聖賢禀性與常人一同既與常人
 一同又安得不以聖賢為己任自開闢以来生多少
[043-33b]
 人求其盡已者千萬人中無一二只是衮同枉過一
 世詩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今世學者往往有物而
 不能有其則中庸曰尊徳性而道問學極髙明而道
 中庸此數句乃是徹首徹尾人性本性只為嗜慾所
 迷利害所逐一齊昏了聖賢能盡其心故耳極天下
 之聰目極天下之明為子極其孝為臣極其忠或問
 明性須以敬為先曰固是但敬亦不可混淪説須是
 毎事上檢㸃論其大要只是不放過耳大抵為已之
[043-34a]
 學於他人無一毫干預聖賢千言萬語只是使人反
 其固有而復其性耳 學者大要立心所謂志者不
 道将這些意氣去盖他人只是直截要學堯舜孟子
 道性善言必稱堯舜此是真實道理世子自楚反復
 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這些
 道理更無走作只是一箇性善可至堯舜别沒去處
 了下文引成覸顏子公明儀所言便見得人人皆可
 為也學者立志須敎勇猛自當有進志不足以有為
[043-34b]
 此學者之大病 世俗之學所以與聖賢不同者亦
 不難見聖賢直是真箇去做説正心直要心正説誠
 意直要意誠修身齊家皆非空言今之學者説正心
 但将正心吟詠一餉説誠意又将誠意吟詠一餉説
 修身又将聖賢許多説修身處諷誦而已或掇拾言
 語綴緝時文如此為學却於自家身上有何交渉這
 裏須用著意理㑹今之朋友固有樂聞聖賢之學而
 終不能去世俗之陋者無他只是志不立爾學者大
[043-35a]
 要立志纔學便要做聖人是也 問人氣力怯弱於
 學有妨否曰為學在立志不干氣禀強弱事又曰為
 學何用憂惱但放令平昜寛快去或舉聖門弟子唯
 稱顔子好學其次方説及曽子以此知事大難曰固
 是如此某看来亦有甚難有甚昜只是堅立著志順
 義理做去他無蹺欹也 這箇物事要得不難如飢
 之欲食渴之欲飲如救火如追亡似此年嵗閒看得
 透活潑潑地在這裏流轉方是 學者做工夫當忘
[043-35b]
 寢食做一上使得些入處自後方滋味接續浮浮沉
 沉半上落下不濟得事 而今𦂳要且看聖人是如
 何常人是如何自家因甚便不似聖人因甚便只是
 常人就此理㑹得透自可超凡入聖 為學須覺今
 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 今之學者全不曽
 發憤 為學不進只是不勇 不可倚靠師友 今
 人做工夫不肯便下手皆是要等待如今日早間有
 事午間無事則午間便可下手午間有事晚間便可
[043-36a]
 下手却須要待明日今月若尚有數日必直待後月
 今年尚有數月不做工夫必曰今年嵗月無㡬直須
 来年如此何縁長進 凡人便是生知之資也須下
 困學勉行底工夫方得盖道理縝宻去那裏捉摸若
 不下工夫如何㑹了得 大抵為學雖有聰明之資
 必須做遲鈍工夫始得既是遲鈍之資却做聰明底
 様工夫如何得 今人不肯做工夫有是覺得難後
 遂不肯做有自知不可為公然遜與他人如退産相
[043-36b]
 似甘伏批退自己不願做 為學勿責無人為自家
 剖析出来須是自家去裏面講究做工夫要自見得
  小立課程大作工夫 且理㑹去未須計其得纔
 計於得則心便二頭便低了 嚴立功程寛著意思
 久之自當有味不可求欲速之功 人多言為事所
 奪有妨講學此為不能使船嫌溪曲者也遇富貴就
 富貴上做工夫遇貧賤就貧賤上做工夫兵法一言
 甚佳因其勢而利導之也人謂齊人弱田單乃因其
[043-37a]
 弱以取勝又如韓信特地送許多人安於死地乃始
 得勝學者若有絲毫氣在必須進力除非無了此氣
 只口不㑹説話方可休也 為學極要求把篙處著
 力到工夫要斷絶處又更増工夫著力不妨令倒方
 是向進處為學正如撑上水船方平稳處儘行不妨
 及到灘脊急流之中舟人来這上一篙不可放緩直
 須著力撑上不得一歩不𦂳放退一歩則此船不得
 上矣 學者理㑹道理當深沉潛思又曰讀書如煉
[043-37b]
 丹初時烈火煆煞然後漸漸慢火養又如煑物初時
 烈火煑了却須慢火養讀書初勤敏著力子細窮究
 後来却須緩緩温尋反復玩味道理自出又不得貪
 多欲速直須要熟工夫自熟中出 大要須先立頭
 緒頭緒既立然後有所持守書曰若藥弗瞑眩厥疾
 弗瘳今日學者皆是養病 須磨厲精神去理㑹天
 下事非燕安暇豫之可得 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
 神一到何事不成 人氣須是剛方做得事如天地
[043-38a]
 之氣剛故不論甚物事皆透過人氣之剛其本相亦
 如此若只遇著一重薄物事便退轉去如何做得事
  進取得失之念放輕却将聖賢格言處研窮考究
 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今日是
 這箇人明日也是這箇人 學者只是不為已故日
 間此心安頓在義理上時少安頓在閑事上時多於
 義理却生於閑事却熟 今學者要𦂳且要分别箇
 路頭要𦂳是為已為人之際為已者直㧞要理㑹這
[043-38b]
 箇物事欲自家理㑹得不是漫恁地理㑹且恁地理
 㑹做好看教人説道自家也曽理㑹来這假饒理㑹
 得十分是當也都不闗自身已事要須先理㑹這箇
 路頭若分别得了方可理㑹文字 今之學者直與
 古異今人只是強探上向去古人則逐歩歩實做将
 去 為學須是切實為已則安静篤實承載得許多
 道理若輕揚淺露如何探討得道理縦使探討得説
 得去也承載不住 入道之門是将自家身已入那
[043-39a]
 道理中去漸漸相親久之與已為一而今人道理在
 這裏自家身在外面全不曽相干渉 或問為學曰
 今人将作箇大底事説不切已了全無益一向去前
 人説中乘虚接渺接取許多枝蔓只見逺了只見無
 益於已聖賢千言萬語儘自多了前軰説得分曉了
 如何不切已去理㑹如今看文字且要以前賢程先
 生等所觧為主看他所説如何聖賢言語如何将已
 来聼命於他切已思量體察就日用常行中著衣喫
[043-39b]
 飯事親從兄盡是學問若是不切已只是説話今人
 只憑一已私意瞥見些子説話便立箇主張硬要去
 説便要聖賢従我言語路頭去如何㑹有益此其病
 只是要説髙説妙将来做箇好看底物事做弄如人
 喫飯方知滋味如不曽喫只要攤出在外面與人看
 濟人濟已都不得 或問為學如何做工夫曰不過
 是切已便的當此事自有大綱亦有節目常存大綱
 在我至於節目之間無非此理體認省察一毫不可
[043-40a]
 放過理明學至件件是自家事物然亦須各有倫序
 問如何是倫序曰不是安排此一件為先此一件為
 後此一件為大此一件為小隨人所為先其昜者闕
 其難者将来難者亦自可理㑹且如讀書二禮春秋
 有制度之難明本末之難見且放下未要理㑹亦得
 如詩書直是不可不先理㑹又如詩之名數書之盤
 誥恐難理㑹且先讀典謨之書雅頌之詩何嘗一言
 一句不説道理何嘗深潜諦玩無有滋味只是人不
[043-40b]
 曽子細看若子細看裏面有多少倫序須是子細參
 研方得此便是格物窮理如遇事亦然事中自有一
 箇平平當當道理只是人討不出只隨事衮将去亦
 做得却有掣肘不中節處亦緣鹵莽了所以如此聖
 賢言語何曽誤天下後世人自學不至耳 為學須
 是專一吾儒惟專一於道理則自有得 須是在已
 見得只是欠闕他人見之却有長進方可 為學之
 道須先存得這箇道理方可講究事情 今人口略
[043-41a]
 依稀説過不曽心曉 博學謂天地萬物之理修已
 治人之方皆所當學然亦各有次序當以其大而急
 者為先不可雜而無統也 今之學者多好説得髙
 不喜平殊不知這箇只是合當做底事 譬如登山
 人多要至髙處不知自低處不理㑹終無至髙處之
 理 於顯處平昜處見得則幽微底自在裏許 學
 者須是直前做去莫起計獲之心如今説底恰似畫
 卦影一般吉㓙未應時一塲鶻突知他是如何到應
[043-41b]
 後方始如元来是如此 學者須是熟熟時一喚便
 在目前不熟時須著旋思索到思索得来意思已不
 如初了
 
 
 
 
 性理大全書卷四十三
关于我们 | 收藏本站 | | 欢迎投稿 | 意见建议
Copyright ©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.
《国学大师》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
沪ICP备1500986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