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精选 | 二十四史 | 四库全书 | 汉语字典 | 汉语大词典 | 康熙字典 | 说文解字 | 成语词典 | 异体字字典 | 史部 | 子部 | 集部 | 诗部 | 儒部 | 易部 | 艺部 | 医部 | 丛部 | 道部 | 佛部
     搜作品集     搜编撰者      搜卷章节      影印古籍

首页|国学书库|影印古籍|诗词宝典|二十四史|汉语字典|汉语词典|部件查字|书法大师|甲骨文|历史人物|历史典故|年号|姓氏|民族|图书集成|印谱|丛书|中医中药|软件下载

译文|四库全书|全文检索|古籍书目|国学精选|成语词典|康熙字典|说文解字|字形演变|金 文|历史地名|历史事件|官职|知识|对联|石刻墓志|家谱|对联|历史地图|会员中心

首页 > 四库全书 > 準齋雜說 > 準齋雜說 卷下
[002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準齋雜説卷下     宋 吴如愚 撰
  忍說
忍之字一也而有二義焉有不仁之忍有能容之忍孟
子曰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是以不忍
為仁也齊宣不忍牛之觳觫孟子以為仁術夫既以不
忍為仁則忍為不仁也明矣故知孔子謂季氏八佾舞
於庭先以是可忍也為言者盖明季氏之不仁也八佾
[002-1b]
天子之舞而季氏不仁之心且忍扵僭則推是心以徃
何所不至所以繼之曰孰不可忍也抑明季氏之不仁
將不止乎此矣是所謂不仁之忍也乃若書曰必有忍
其乃有濟下文繼言有容徳乃大是所謂能容之忍也
惟其忍可以濟事故孔子亦言小不忍則亂大謀盖謂
小不能容忍則大謀不可成此忍之一字所以義有不
同也由其字同而義異故主仁術言之不忍為善而忍
乃為不善主容徳言之能忍為善而不忍為不善二説
[002-2a]
雖若相反而義則在扵兼明盖存心貴有所不忍而忍
則非惻隱之端臨事貴能有所忍而不忍則無含宏之
量此忍之在人所以貴乎兩盡其義也求之扵古能兩
盡其義者其周之太王乎當其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
皮幣事之以犬馬事之以珠玉亦可謂能忍矣至其不免
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
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是即不忍人之心
也夫惟有不忍人之心而又能臨事而忍此所以邠人
[002-2b]
稱之為仁人從之者如歸市卒至八百年之基業由是
而成焉噫忍之為義闗係於人也其大如此然則後世
之士有志於事功者其扵存心臨事之間可不知所以
用其力乎雖然存心固不可有不仁之忍臨事固不可
無能容之忍又當顧性禀而加之以學力則義斯兩盡
性之所禀者柔則用力扵忍也為易性之所禀者剛則
用力扵忍也為難顔子禀性柔而益之以學力故能其
心三月不違仁終至於犯而不校子路禀性剛雖益之
[002-3a]
以學力終不能無愠見之色行行之氣是又學者不可
不知者也知此而用力焉其扵忍也何患乎不能兩盡
其義哉義至扵兩盡則終歸扵一道何以言之盖存心
無不仁之忍者其心必恕臨事有能容之忍者其心亦
恕是知恕者忍之良方也孔子曰一言而可以終身行
之者其恕乎學者不用力扵忍則已茍用力扵忍請以
是思之
  術說
[002-3b]
人不可以亡術人而亡術則是為不學之人後世學者
多言術非聖門之所尚殊不知術之名一也而義則有
二焉有法術之術術之可為法者也有技術之術術之
見扵技者也鄉飲酒義曰古之學術道者將以得身也
是故聖人務焉王制曰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
書禮樂以造士此法術之見扵禮記者也孟子治儒術
之道所治者正此道術而謂聖門不以術為尚可乎盖
自秦人焚㓕經術而術之可為法者遂致湮微漢世之
[002-4a]
君不知有帝王之術而或惟方術是好由是技術興焉
技術既興而術之名斯不美矣則亦宜乎後之學者於
術無所取也然嘗即孟子言術者參之曰是乃仁術曰
觀水有術曰教亦多術無非明法術之意惟其術有不同
故孟子又有術不可不謹之言而荀子亦有論心不如
擇術之語是知術之在人固不容無所患者擇之不謹
而術非其術則非徒無益而又害之繫辭載藉用白茅
无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
[002-4b]
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徃其無
所失矣由此觀之則知聖人未嘗不以術教人學者誠
能謹斯術而至扵無所失則又何術之嫌哉
  節説
事有節則得其宜物有節則當扵用故節有亨通之義
所以易扵節卦首言節亨不節則有嗟苦之象失扵不
及也苦節則有道窮之象失扵過之也是知節以得中
為貴節而得中則斯合扵禮而盡節之道盖節者以禮
[002-5a]
為本以中為則故也有子曰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
不可行也孟子曰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即語孟之
言參之則知節以禮為本明矣節之所以本乎禮者由
禮乃天然之則所以制中必中乎禮斯能中節此中所
以為節之則也惟其禮者節之本中者節之則故樂記
有言大禮與天地同節而節之彖亦云天地節而四時
成陽盛則節之以隂寒極則節之以暑二氣必得其中
四時斯不失序天地且爾而况扵人乎此人之所以不
[002-5b]
可不知節也節之為義豈但曰節財用而已哉自其内
而言之則嗜慾不可不節嗜慾不節則清明之氣昏矣
自其外而言之則飲食不可不節飲食不節則和平之
氣乖矣知此而節則中正以通不惟無飲酒濡首之患
而扵安節之亨甘節之吉亦能有所得矣是乃節之㫖
要即書中所謂節性之㫖也學聖人者必明節之㫖以
盡節之道斯無愧矣
  三畏説
[002-6a]
人有三畏而仕宦者尤當畏之一畏滿二畏炎三畏極
滿係乎心炎係乎時極係乎分心髙而傲滿也時發而
驟炎也分足而止極也三者皆不可久之兆此其所以
可畏也人之扵此知滿之可畏則當處之以謙毋驕縱
可也知炎之可畏則當處之以遯毋躁進可也知極之
可畏則當處之以節毋過求可也茍為不然當畏不畏
滿則必溢炎則必焚極則必變其可久乎觀者戒之
  四力説
[002-6b]
人之仕宦宜具四力一曰學力二曰才力三曰精力四
曰福力學力闗扵心志才力闗扵質禀精力闗扵氣體
福力闗扵命分扵其四力之中學力可以必其至福力
不可以必其全何者學力本乎人福力本乎天也乃若
才力精力則在乎可必之間盖扵學力福力或相因而
消長焉世固有無才力無精力而因學力之充福力之
厚或能勉强而成事者亦有有才力有精力而因學力
之不充福力之不厚或至衰微而敗事者是知四力之
[002-7a]
在人雖均不可無而學力與福力尤仕者之所不可無
也有學力無福力則雖有才力精力可以任事終不容
施設扵時有福力無學力則雖有才力精力可以立事
終不能輝光於世此學力與福力所以貴乎兼備而不
可以偏廢也雖然才力精力兼之者盖亦有之學力福
力兼之者實不多見二者固不可以偏廢然以理而推
之孰為最急曰學力修扵己福力得扵天盡其修扵己
者以順其在天者可也恃其得扵天者以忘其在己者
[002-7b]
不可也當知福力有限學力無窮然則仕宦扵世者其
扵福力之有限固不可越分而過求而扵學力之無窮
可不益思所以勉之哉
  五累説
一曰聲色之累在人有輕重之不同貧賤者疾病者衰
老者欲雖存而力不逮故其累為輕富貴者康寜者少
壯者力有餘而欲易縱故其累為重此累不除則淫佚
斯生而清明之氣昏矣二曰貨利之累則非聲色之比
[002-8a]
矣無分乎貧賤富貴無間乎疾病康寜無拘乎衰老少
壯人人有不足之心故其為累無分乎輕重此累不除
則鄙吝斯萌而得失之心重矣三曰功名之累則又不
然聲色貨利之累愚者不肖者常多智者賢者常少功
名之累智者賢者常多愚者不肖者常少何以言之功
名之志惟智惟賢可以有立而功名之事非在位在職
則不可以有成是知功名之與官爵常相資者也相資
得其道何累之有相資失其道斯為累矣其所以為累
[002-8b]
者以其有功名之念而後有官爵之念為此身之累世
之士大夫不為官爵之累者幾何人哉此身既為官爵
累謂非功名之累可乎此累不除則奔競斯甚而去就
之義乖矣四曰子孫之累較之功名抑又甚焉功名之
於人猶有智愚賢不肖之分至於子孫則無智無愚無
賢無不肖孰無鍾愛之念資財可積貪求不厭為子孫
也官爵可慕覬倖不已為子孫也生猶可也甚至眷戀
牽纒不能割愛於啓手足之時當知所以為累者由平
[002-9a]
時不克念之故非子孫之累人之自累之耳此累不除
則愛戀斯深而死生之際亂矣五曰知見之累自非聖
人不能免也上焉者生而知之雖有所知見而知見無
所累於心斯謂上知也下焉者困而不學雖無所知見
而此心以不明為累所謂下愚也處上智下愚之間困
而學之者常患乎知見之不能廣學而知之者又患乎
知見之不能忘故知見之累在中人為尤甚不識不知
順帝之則惟堯帝文王為然也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惟
[002-9b]
吾夫子為然也學如顔子具體而㣲其餘知見猶不能
無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此顔子之知也瞻
之在前忽焉在後此顔子之見也然而有若無實若虚
得非欲去其累乎忘仁義忘禮樂以至扵坐忘則顔子
之知見亦可謂無累矣而夫子稱之猶曰回也其庶乎
屢空謂之庶乎屢空則其知見是猶有時而未盡去也
顔子且爾而况不如顔子者乎無知見而不能學有知見
而不能化皆累也所以繫辭論徳之盛必曰窮神知化
[002-10a]
而孟子論聖與神亦曰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
之之謂神是知知見之在人其始也不可委扵無其終也
不可泥於有此累不除則聰眀斯蔽而精微之理晦矣
五累在人均為累也而所以為累者不同焉有有形之
累有無形之累如聲色之與貨利功名之與子孫此有
形之累也皆係乎身乃若知見之累比之四者則無形
之可見惟係乎心係乎身者其累顯以其在外也係乎
心者其累隠以其在内也在外之累非忘物之至不能
[002-10b]
渙然而氷釋在内之累非忘我之至不能怡然而理順
故欲物之忘則必踐履之純熟欲我之忘則必涵養之
精明二者之功内外相濟至於物我之兩忘則五累斯
可去矣五累俱去聖人也知見雖未去而餘無累者賢
人也自知見而下有能去其一二者亦不失為善類也
然則有志於學者可不知所用功哉
  知幾説
甚矣人之不可以不知幾也幾者動之微人惟知幾則
[002-11a]
於微無忽於動斯謹所謂吉之先見者也孔子因易有
介如石不終日貞吉之辭故於繫辭明君子見幾而作
不俟終日之㫖盖言君子之於幾其見之也明其為之
也勇所以無失幾之悔也今觀衛靈公問陳齊景公有
不能用之言季桓子受女樂而不朝孔子未嘗不行聖
人見幾而作盖如此乃若顔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
未嘗復行孔子以其庶幾稱之此賢人之知幾者也後
之學者視孔子之見幾顔子之庶幾固不易及但扵去
[002-11b]
就之間能知所謹亦可矣茍惟𦕈綿莫察知進而不知
退乖其去就之義欲無愧於聖訓不亦難乎
  懲忿窒慾説
人必知學則必能懲忿窒慾忿必懲慾必窒則心清矣
心清則神清神清則氣清氣清則其為人也生為善類
迨其死也化於清氣之中亦為善類隨清氣之厚薄分
其善類之髙下人不知學則不能懲忿窒慾忿不懲慾
不窒則心不清矣心不清則神濁神濁則氣濁氣濁則
[002-12a]
其為人也生為惡類迨其死也化於濁氣之中亦為惡
類隨其濁氣之厚薄分其惡類之髙下此人之所以不
可不學歟此學之所以不可不明歟
  形影説
凡物有身必有影此有形之影也人皆得而識之若夫
無形之影識之者實鮮非學力之至烏能識之哉中庸
曰誠則形形則著是之所謂形者乃無形之形也夫既
有如是之形則必有如是之影矣孔子曰立則見其參
[002-12b]
於前在輿則見其倚於衡顔淵曰瞻之在前忽焉在後
此非無形之影而何試即夫物之有形者參之其為影
也日明則見隂則不見月明則見晦則不見燈明則見
暗則不見鏡明則見昏則不見所以見者明也其不見
者不眀故也有形之影如此况無形乎人必此心之眀
如日如月如燈如鏡則斯影也有昭然不可掩者矣
  影響說
凡物有形必有影此有形之影也人皆得而見之有聲
[002-13a]
必有響此有聲之響也人皆得而聞之若夫無形之影
可視以心而不可視以目無聲之響可聽以心而不可
聽以耳非學問窮物理聰眀逹天徳者烏得見而聞哉
且以禮樂言之升降揖遜禮之有形者也而聖人之論
禮乃以無體言豈非無形之形乎倡和清濁樂之有聲
者也而聖人之論樂乃以無聲言豈非無聲之聲乎夫
禮樂既有如是之形聲也而必有如是之影響乎曰有
聖人之發明無體之禮則曰威儀遲遲施及四海是即
[002-13b]
無形之影也發明無聲之樂則曰氣志不違日聞四方
是即無聲之響也形聲俱冺影響自存此禮樂所以為
至也抑嘗即夫物之有形有聲者參之形存於此影雖
微而必彰者無如日之明聲發扵此響雖逺而必應者
無如谷之虚日不明則影不彰谷不虚則響不應有形
有聲者如此而况至扵無形無聲者乎故人扵此欲視
扵無形則開明此心當如皦日欲聽扵無聲則虚豁此
心當如空谷能盡是道非學問不能也孟子曰學問之
[002-14a]
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心在則視之無弗見而能見其
所不見聽之無弗聞而能聞其所不聞所不見所不聞
即無形無聲者也夫如是則視逺惟明聽徳惟聰者斯
兩盡之矣豈特目有見耳有聞而已哉
  人君嚮陽説
北辰居中前離後坎左震右兊是亦向陽也聖人南面
取諸離固嚮明而治也然離之所以明者以位虚而屬
火故火無實體依木為用木扵五常為仁而火實資之
[002-14b]
以生所以火氣為生氣當知人君所居以嚮陽為貴者
不但取其明亦以陽為生氣故爾所以繫辭論天地之
大徳曰生必繼之以聖人之大寳曰位何以守位曰仁
生與位並言而復以仁次之厥㫖深矣是知人之一身
有火氣則生無火氣則死心火未滅則神不去形盖生
氣猶存也故萬物好陽而惡隂所以然者好生而惡死
故也如此則知陽之是嚮不特人君為然凡人皆貴扵
嚮之所以貴之者非専貴其明抑亦貴其生耳
[002-15a]
  警世説
仁莫仁於安宅暴莫暴於馮河惡莫惡於傲忽善莫善
於謙和得莫得於知足失莫失於貪多易莫易於平正
險莫險於偏頗怠莫怠於遊豫勤莫勤於切磋樂莫樂
於擊壤苦莫苦於犇波吉莫吉於執御凶莫凶於操戈
益莫益於浩養損莫損於酣歌逹莫逹於心悟窮莫窮
於事磨省莫省於夢蝶迷莫迷於燈蛾
  自警説
[002-15b]
易其言者多悔忽其動者多憂輕貧重富天不汝祐驕
奢滛佚有凶無吉疾人之善兮於彼何損幸人之惡兮
於我何加勿以小善為無益而不為勿以小惡為無傷
而不去天之髙明始於昭昭地之博厚本於撮土學不
可廢廢學者難乎成人志不可滿志滿者殆將䘮身欲
不可縱縱欲者其如後患何過不可文文過者終無聞
焉矣
  養生説
[002-16a]
莊子養生之說亦極有理不可以其荒唐而廢其言也
鞭後之旨明之者鮮羊之居後者必貪食者也貪食則
敗羣其可不鞭之哉將以養生者能以貪自懲則欲必
寡矣寡欲者養生之良方也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
而莊子以養生言養心養生雖異説而所以養之者則
同所養雖同成功則異何以言之盖莊子之養生所以
養其身孟子之養心於以善天下身者人之所獨心者
天下之所同此孟莊之學所以不同與
[002-16b]
  勉學説
學也者所以明性也博而非不若約而正速而名不若
久而成思之也精求之也敏力行以勉之不倦以終之
如斯則為學之要得矣為學之要得則道不難於日致
盖道之所要者虚也學之所要者實也虚則無所不容
此道之所以大實則無所不充此學之所以益學惟有
所益則徳斯有所進徳者充實於己者也進而不已則
天徳可達矣學而造於是則寂然安焉黙然曉焉混然
[002-17a]
天成光輝燦然其樂有非言之所可得而形容者是故
存扵中中無所倚著扵外外無所間反之扵身則無物
不備體之於物則無物不合發之扵言則言可則見之
扵行則行可法此君子之學所以貴乎深造之以道也
人而不學則下矣學而不正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人其
可不學乎學其可不正乎
  勉學賦
人具四體性均一天由或學與或否故有愚而有賢徳
[002-17b]
欲昭明端在修身之謹理資講貫莫先用志之専䝉嘗
息念簮纓究心弦誦時時不倦扵時習日日常知扵日
用道惟可樂忘簞瓢陋巷之憂友必相親願車馬輕裘
之共誠以命分素定塵生漫勞務道樞之謹守宜徳柄
之常操勢榮孰若義榮之顯人爵何如天爵之髙深念
惜隂之過隙每懷繼晷以焚膏惟理義心所同然味猶
熊掌惟富貴人所欲也視若鴻毛兹盖無為其所不為
扵止而知所止絶去私欲復還正理視聽言動嚴遵四
[002-18a]
勿之戒意必固我黙㑹四毋之旨物交物而物莫能奪
心感心而心無所倚學以聚問以辨志在操存居之安
資之深躬勤踐履一塵眯目物雖近而莫覩一事縈心
理雖存而莫通欽厥止安汝止則何徃而非止執厥中
用其中則何行而匪中故此觀無體之禮兮敬以直内
聽無聲之樂兮和而不同欲致有孚之益必全養正之

  勉學詩
[002-18b]
老來幸安適滿懷春氣和顧我一心定從他雙鬢皤如
天運日月若水息風波尚聽升堂樂寜操入室戈閑吟
意自得節飲顔微酡聖道有餘樂良朋不厭多金門既
絶望鐵硯奚勞磨世事省夢蝶物情歎燈蛾反躬貴黽
勉進歩毋蹉跎蝸角漫成縛烏光快擲梭人如未知覺
志須勤切磋或至自暴棄吾末如之何
  準銘
則出扵天用近扵理旁行不流中立不倚積水成淵其
[002-19a]
平由止準所以平盖取諸此以水喻心明準之旨委分
萬殊源歸一揆可方可圓稱物而已毫釐靡差斯為準
矣在仁如射發必正巳在義為的合宜為美在禮如衡
罔乖所履在智如巧事須謹始以之正國為國有紀以
之齊民納民於軌天地雖大彌綸以是四海雖逺放之
自邇準於萬世大哉孔子願學為準是之取爾
  準齋序
齋以準名何如其準也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此準之在
[002-19b]
天者堯𫝊之舜舜𫝊之禹以至文武周公孔子不曰執
中則曰用中不曰建極則曰立極無非準也大則彌綸
天地逺則放諸四海余取之以名齋則知是齋也其天
下之廣居耶操存有地積累有基得是齋之門者不廢
繩墨者也升是齋之堂者罔失法度者也入是齋之室
者行中規還中矩者也居是齋者何為哉或起或處惟
正是適或黙或語惟平是持守之扵仁則如射行之於
義則為的禮猶衡則審輕重之權智猶巧則先條理之
[002-20a]
事惟直内方外有自然之則故舉斯加彼即同然之理
夫如是則不獨準於一身又將準扵萬民而同其歸不
但準扵萬民抑將準扵萬物而平其施是必無所不用
其極斯無媿扵名齋之義也或者曰萬世之標準名齋
得非以聖人自期乎余應曰夫聖孔子不居是何言也
始為士終乎為聖人不學則已學則當以聖人為準矣
顔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此以舜為
準也孟子曰吾未能有行焉乃所願則學孔子也此以
[002-20b]
孔子為準也余之名是齋其志亦將以聖人為準所謂
非曰能之願學焉以聖自期則吾豈敢或者憮然為間
曰命之矣
  静喻
人生而静是謂天性不動如山其明似鏡惟艮之止得
䝉之正何事扵仁堯舜猶病
  静戒
存心養性以事天必有事焉而勿正寂然不動静斯安
[002-21a]
能静自然能致敬須知静敬本一源二者並行無異行
静中更用敬加功揠苖助長方為病
  静訣
静處安静動處習静静至寂無無往不敬
  四益箴
身有四益不可不誌愛物親仁觀書省事
  四訓箴
家有四訓不可不佩敬上恕下周外和内
[002-21b]
  四宜箴
時有四宜不可不審約言簡出謹文節飲
关于我们 | 收藏本站 | | 欢迎投稿 | 意见建议
Copyright ©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.
《国学大师》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
沪ICP备1500986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