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精选 | 二十四史 | 四库全书 | 汉语字典 | 汉语大词典 | 康熙字典 | 说文解字 | 成语词典 | 异体字字典 | 史部 | 子部 | 集部 | 诗部 | 儒部 | 易部 | 艺部 | 医部 | 丛部 | 道部 | 佛部
     搜作品集     搜编撰者      搜卷章节      影印古籍

首页|国学书库|影印古籍|诗词宝典|二十四史|汉语字典|汉语词典|部件查字|书法大师|甲骨文|历史人物|历史典故|年号|姓氏|民族|图书集成|印谱|丛书|中医中药|软件下载

译文|四库全书|全文检索|古籍书目|国学精选|成语词典|康熙字典|说文解字|字形演变|金 文|历史地名|历史事件|官职|知识|对联|石刻墓志|家谱|对联|历史地图|会员中心

首页 > 四库全书 > 朱子語類 > 朱子語類 卷四十六
[046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朱子語類卷四十六
  論語二十八
   季氏篇
    季氏將伐顓臾章
問焉用彼相曰看扶持兩字恐只是相瞽者之義舊見
 一人亦如此說又問相夫子之義曰相亦是贊相之
 義瞽者之相亦是如此㽦/
[046-1b]
問集註顓臾在魯地七百里之中從孟子百里之說則
 魯安得七百里之地曰七百里是禮記如此說封周
 公曲阜之地七百里如左傳也有一同之說某每常
 疑此處若是百里無此如龍溪漳浦縣地又如何做
 得侯國如何又容得顓臾在其中所謂錫之山川土
 田附庸其勢必不止於百里然此處亦難考究只得
 且依禮記恁地說㝢○砥録云周禮國語皆說五百/里禮記說七百里若如孟子說百
 里則未若今之一邑何以為國/又如何容得一箇顓臾在肚裏
[046-2a]
問諸家多把虎兕喻季氏龜玉喻公室是否曰文義未
 有此意且是荅他二臣者皆不欲之意虎兕在山上龜
 玉在他處不干典守者事今在柙中走了在櫝中毁
 了便是典守者之過上面冉求分疏言夫子欲之吾
 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責他以比典守者之過此伐
 顓臾實二子與謀之過答問間方且隨話恁地說未
 說到季氏公室處不必又生枝蔓仲思問獨責求何
 也曰想他與謀較多一向倒在他身上去亦可知也
[046-2b]
 㝢/
問蕭牆蕭字為義如何曰也不曾考究但據舊說云諸
 侯至屏内當有肅敬之意亦未知是否燾/
    益者三樂章
問樂節禮樂曰此說得淺只是去理會禮樂理會得時
 自是有益燾/
味道問損者三樂曰惟宴樂最可畏所謂宴安酖毒是
 也時舉/
[046-3a]
問三者損益相反佚遊則傲惰而惡聞善如何與樂道
 人之善相反曰樂道人之善則心常汲汲於好善若
 是佚遊則是放蕩閒過了日子雖所損稍輕亦非是
 小害又問樂道人之善則有勉思企及之意佚遊則
 一向懶惰無向善之心此所以見其相反曰三者如
 驕樂只是放恣侈靡最害事到得宴樂便須狎近小
 人踈遠君子賀孫/
    侍於君子有三愆章
[046-3b]
問未見顔色而言謂之瞽莫是未見事實否曰未見顔
 色是不能察言觀色曰如此則顔色是指所與言者
 曰向時范某每奏事未嘗看著聖容時某人為宰相
 云此公必不乆居此未幾果以言不行而去人或問
 之云若㸔聖容安能自盡其言自是說得好但某思
 之不如此對人主言也須㸔他意思是如何或有至
 誠傾聴之意或不得已貎為許可自家這裏也須察
 言觀色因而盡誘掖之方不可汎然言之使泛然受
[046-4a]
 之而已固是有一般小人伺候人主顔色迎合趨湊
 此自是大不好但君子之察言觀色用心自不同耳
 若論對人主要商量天下事如何不㸔著顔色只恁
 地說將去便了賀孫/
    君子有三戒章
或問君子三戒曰血氣雖有盛衰君子常當隨其偏處
 警戒勿為血氣所役也因論血氣移人曰疾病亦能
 移人呂伯恭因病後讀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忽有見
[046-4b]
 遂一意向這下來大雅/
問註引范氏說血氣志氣之辨曰到老而不屈者此是
 志氣時舉/
問君子有三戒章謝曰簞食豆羮嘑爾而與之有所不
 受蹴爾而與之有所不屑此非義心勝血氣壯故也
 恐是義心之勝非血氣之壯謝又曰萬鍾與不得則
 死逺矣有不辨禮義而受之者血氣衰故也恐是不
 辨禮義則受奚必血氣之衰曰謝說只是傷急闕三
[046-5a]
 數字當云此非特義心自勝亦血氣之壯故也蓋血
 氣助得義心起来人之血氣衰時則義心亦從而衰
 夫子三戒正為血氣而言又問謝氏以血氣為氣質
 曰氣只是一箇氣便浩然之氣也只是這箇氣但只
 是以道義充養起來及養得浩然却又能配助義與
 道也必大/
    君子有三畏章
畏天命三字好是理㑹得道理便謹去做不敢違便是
[046-5b]
 畏之也如非禮勿視聴言動與夫戒謹恐懼皆所以
 畏天命也然亦須理㑹得天命是恁地方得燾/
問大人是指有位者言之否曰不止有位者是指有位
 有齒有徳者皆謂之大人問此三句要緊都在畏天
 命上曰然纔畏天命自是於大人聖言皆畏之問固
 是當先畏天命但要緊又須是知得天命天命即是
 天理若不先知這道理自是懵然何由知其可畏此
 小人所以無忌憚曰要緊全在知上纔知得便自不
[046-6a]
 容不畏問知有淺深大抵纔知些道理到得做事有
 少差錯心也便惕然這便見得不容於不畏曰知固
 有淺深然就他淺深中各自有天然不容己者且如
 一件事是合如此是不合如此本自分曉到臨事又
 却不如此道如此也不妨如此也無害又自做將去
 這箇是雖知之而不能行然亦是知之未盡知之未
 至所以如此聖人教人於大學中劈頭初便說一箇
 格物致知物格而後知至最是要知得至人有知不
[046-6b]
 善之不當為及臨事又為之只是知之未至人知烏
 喙之殺人不可食㫁然不食是真知之也知不善之
 不當為而猶或為之是特未能真知之也所以未能
 真知者縁於道理上只就外面理㑹得許多裏面却
 未理㑹得十分瑩浄所以有此一㸃黑這不是外面
 理㑹不得只是裏面骨子有些見未破所以大學之
 教使人即事即物就外面㸔許多一一教周遍又須
 就自家裏面理㑹體驗教十分精切也賀孫○沼録/云味道問畏
[046-7a]
  天命是箇總頭否曰固是人若不畏這箇道理以下/事無縁㑹做得又問若不知得這箇道理如何㑹畏
  曰須是先知得方㑹畏但知得有淺深工夫便隨深/淺做去事事物物皆有箇天命若知得盡自是無所
  不畏惟恐/走失了
    君子有九思章
問九思曰不是雜然而思當這一件上思這一件㽦/
或問君子有九思曰公且道色與貎可以要得他溫要
 得他恭若是視聴如何要得他聰明曰這只是意誠
 了自㑹如此曰若如公說都没些事了便是聖人教
[046-7b]
 人意思不如此有物必有則只一箇物自各家有箇
 道理况耳目之聰明得之於天本来自合如此只為
 私欲蔽惑而失其理聖人教人不是理㑹一件其餘
 自㑹好須是逐一做工夫更反復就心上㸔方知得
 外面許多費整頓元來病根都在這裏這見聖人教
 人内外夾持起來恁地積累成熟便㑹無些子渗漏
 如公所說意誠便都無事今有人自道心正了外面
 任其箕踞無禮是得不得亦有人心下己自近正外
[046-8a]
 面視聴舉止自大段有病痛公道如何視會明聴會
 聰也只是就視聴上理會視遠惟明聴徳惟聰如有
 一件可喜底物事在眼前便要㸔他這便被他蔽了
 到這時節須便知得有箇義理在所可喜此物在所
 不當視這便是見得道理便是見得逺不蔽於眼前
 近底故曰視逺惟明有無益之言無稽之言與夫諂
 諛甘美之言有仁義忠信之言仁義忠信之言須是
 將耳常常聴著那許多不好說話須莫教他入耳故
[046-8b]
 曰聴徳惟聰賀孫/
問程子曰九者各專其一曰專一者非雜然而思也或
 曰是主一之義否曰然又云忿思難如一朝之忿忘
 其身及其親此不思難之故也燾/
    見善如不及章
行義以達其道所行之義即所達之道也未行則藴諸
 中行則見諸事也燾/
問行義以達其道莫是所行合宜否曰志是守所達之
[046-9a]
 道道是行所求之志隱居以求之使其道充足行義
 是得時得位而行其所當為臣之事君行其所當為
 而已行所當為以達其所求之志又問如孔明可以
 當此否曰也是如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
 道是隱居以求其志及幡然而起使是君為堯舜之
 君使是民為堯舜之民是行義以達其道蜚卿曰如
 漆雕開之未能自信莫是求其志否曰所以未能信
 者但以求其志未說行義以達其道又曰須是篤信
[046-9b]
 如讀聖人之書自朝至暮及行事無一些是則曰聖
 人且如此說耳這却是不能篤信篤信者見得是如
 此便決然如此做孔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學者
 須是篤信驤曰見若鹵莽便不能篤信曰是如此須
 是一下頭見得是然篤信又須好學若篤信而不好
 學是非不辨其害却不小既已好學然後能守死以
 善其道又問如下文所言莫是篤信之力否曰既是
 信得過危邦便不入亂邦便不居天下有道便不隱
[046-10a]
 天下無道便不見決然是恁地做驤/
問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上一截是進徳之事下
 一截是成徳之事兼出處有非人力所能為者故曰
 未見其人曰公只管要粧兩句恁地好做甚麽這段
 緊要却不在吾見其人未見其人上若將見善如不
 及見不善如探湯與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
 這幾句意思涵泳是有多少意思公㸔文字有箇病
 不只就文字裏面㸔却要去别生閒意大抵㸔文字
[046-10b]
 須是只就他裏面㸔儘有意思公今未見得本意是
 如何却將一兩句好言語裹了一重没理㑹在裏面
 此是讀書之大病須是且就他本文逐字剔碎了見
 這道理直透過無些子窒礙如此兩段淺深自易見
 賀孫/
問楊氏引達可行於天下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
 其道或問以為未穩何也曰解經當取易曉底句語
 解難曉底句不當反取難曉底解易曉者隱居以求
[046-11a]
 其志行義以達其道此兩句本自易理會今引達可
 行於天下解之則所引之句反為難曉天民者達可
 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横渠所謂必徳覆生民而
 後出伊呂是也若只是澤被一國道行一鄉此人亦
 不輕出謂之天民者蓋謂不是尋常之人乃天之民
 耳天民之云亦猶曰天下之善士云爾與隱居以求
 其志行義以達其道者又不同必大/
 
[046-11b]
 
 
 
 
 
 
 
 朱子語類卷四十六
关于我们 | 收藏本站 | | 欢迎投稿 | 意见建议
Copyright ©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.
《国学大师》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
沪ICP备1500986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