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精选 | 二十四史 | 四库全书 | 汉语字典 | 汉语大词典 | 康熙字典 | 说文解字 | 成语词典 | 异体字字典 | 史部 | 子部 | 集部 | 诗部 | 儒部 | 易部 | 艺部 | 医部 | 丛部 | 道部 | 佛部
     搜作品集     搜编撰者      搜卷章节      影印古籍

首页|国学书库|影印古籍|诗词宝典|二十四史|汉语字典|汉语词典|部件查字|书法大师|甲骨文|历史人物|历史典故|年号|姓氏|民族|图书集成|印谱|丛书|中医中药|软件下载

译文|四库全书|全文检索|古籍书目|国学精选|成语词典|康熙字典|说文解字|字形演变|金 文|历史地名|历史事件|官职|知识|对联|石刻墓志|家谱|对联|历史地图|会员中心

首页 > 四库全书 > 史糾 > 史糾 卷五
[005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史糾卷五
             明 朱明鎬 撰
 宋史
  孝宗帝紀
帝紀之謬莫過孝宗姑舉大臣之書薨者言之乾道六
年既書辛次膺薨淳熙八年復書辛次膺罷淳熙元
年二月既書虞允文薨淳熙八年八月復書以敷文閣學
[005-1b]
士虞允文為兵部尚書淳熙五年七月既書李顯忠薨
淳熙八年八月復書李顯忠責授清遠軍節度使副筠
州安置隆興二年八月既書張浚薨乾道五年二月又
書贈太師諡忠獻淳熙八年八月復書張浚都督江淮
軍馬乾道四年既書龍大淵卒淳熙八年八月復書龍
大淵知閤門事一人之身倐而就木倐而遷除倐而捐
館倐而降謫咄咄怪事可發大噱若隆興元年七月既
書給還岳飛田宅矣淳熙八年七月又復書之隆興元
[005-2a]
年既書盧仲賢齎書至金帥府戒勿許四州仲賢擅許
之下大理寺二年三月械送栁州編管淳熈八年八月
又復書仲賢齎書之事前後重複何其無定據也總之
修史者仰成于托克托一人而元順帝復求成書之速不
三年而宋遼金三史告竣宜訛謬不倫之狎出也
  理宗紀
紹定四年皇太后年七十有五上詣慈明殿行慶壽禮
愚謂楊后之齡㫁不踰老傳之数此史官紀年之謬也
[005-2b]
按寜宗本紀崩年五十七距此止七嵗耳寜宗存者不
過春秋六十有四楊后以艶妃正位宫中反長於寜宗
十一嵗乎此理勢所必無也即瀛國公即位時亦五嵗
非四嵗是皆史官不核之過
  度宗紀
紀曰咸淳元年故成都馬步軍總管張順歿於王事詔
特贈官五轉此史官誤甚按襄樊之圍張順張貴援之
順之死事在咸淳八年非咸淳元年也
[005-3a]
  瀛國公紀
元軍駐錢塘江沙上潮三日不至時以為天意說之悠
謬莫此為甚潮三日不至或周室將亡三川告竭之意
吾不必寘辨獨是䝉古駐軍必不向錢塘江息肩也明
甚䝉古軍中如范文虎張𢎞範呂文煥輩累累皆宋人
叛而入元誰不知錢塘江有羅刹水之號乃敢壁三軍
于死地即巴延誤駐范文虎輩必大聲疾呼告之以故
何待遲之又久以至三日之後耶一夕不可何况三日
[005-3b]
臨江不可何况沙上此理之所絶事之必無而史官採
取異聞以哆張沙漠之盛事後儒不察遂深詫之真癡
人前不可説夣并為史官所侮矣吾一言以斷之曰海
潮三日不至此理與事之所或有也元軍駐錢塘江沙
上此理與事之所必無也後人讀史者毋為史官所誤
此議前輩有發之者偶踵而論/之忘其姓氏非敢掩為已有也
  天文志
周伯星既列之景星中矣復列之客星老子周伯既列
[005-4a]
之客星中矣更列之妖星王蓬丙旬始莵昌减光此妖
星也皆以為瑞星仁宗時出竒星一時保章靈臺所不
識當屬二帝北轅䝉古入朝之兆反以為瑞附之景星
之末可謂載筆失倫矣至於五行志中水災火災帝紀
既已詳之而志中又爾複出是贅疣也
  職官志
志曰觀文殿即舊延恩殿慶厯七年更名觀文殿置大
學士自賈昌朝始又曰國初有文明殿學士宋庠言稱
[005-4b]
呼同真宗諡號乃改為紫宸殿學士以丁度為之時稱
為丁紫宸慶厯八年御史何郯以為紫宸不可名官于
是改延恩殿為觀文殿即二説言之觀文殿之改在慶
厯八年乎抑在慶厯七年乎
  藝文志
志曰周顯徳中始有經籍刻板學者無筆札之勞此言
失之不考按刋板始自後漢之乾祐中聶宅義為國子
博士校定公羊春秋刋板於國學則經籍刻板已大行
[005-5a]
於漢之乾祐時矣愚又以刋板之事固不始於周亦不
始於漢而實始於唐之季代五代之天子率兵强馬壯
者為之何知有詩書經籍之可重而屑屑為梓木之舉
乎其事始於武宗宣宗之世無疑但事實年月無所考
耳又真宗景徳元年夏上幸國子監閲庫書問邢昺經
板幾何昺曰十餘萬臣少從師業儒經有疏者百無一
二葢力不能傳寫今板本大備士庶家皆有之由此言
之經籍刻板權輿於唐而盛行於宋即顯徳學者無筆
[005-5b]
札之勞亦非確論也 續名臣言行録志中以為不知
誰氏所撰此書成于李士英之手李固考亭之自出也
如此疎漏亦非一端
  向敏中傳
傳曰天禧初進右僕射是日翰林學士李宗諤當對帝
曰朕自即位未嘗除僕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應
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賀客必多卿徃觀之勿言朕意宗
諤既至敏中謝客門闌寂然云云愚謂此非實録也按
[005-6a]
宗諤本傳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宗諤已物故矣何得天
禧之初復有李翰林入直耶此非實録一也真宗即位
之後向敏中未嘗僕射張齊賢先有端揆之命何得云
朕自即位未嘗除僕射耶此非實録二也顧此不當責
托克托而應責考亭名臣言行録中曽載此事修宋史者
不過摭拾其詞爾
  張浚傳
魏公之傳强半失實殺曲端則委吳玢以咎平楊么則
[005-6b]
沒岳飛之功諸如富平之敗符離之潰廬州悍將之叛
皆曲加掩飾深為之諱而巧為之辭宋史是非頗不背
謬若此一傳未免失之諛而可削也考亭為魏公撰狀
晚年自悔其失實元人作傳純取狀中語而不一為竄
定亦獨何耶宜揭徯斯極論魏公之罪不少借也是非
久而益定愆過葢而彌章即有南軒為之子考亭為之
狀終無補於魏公志大才疎之失可見人心良史自在
天地間耳雖然魏公之失固不可逭魏公之美亦不可
[005-7a]
沒徐夢莘之流所著北盟彚編厚詆醜誣一時正人如
李伯紀趙元鎮張徳遠輩無不肆其惡喙此不過磨衲
集碧雲騢之屬耳流傳人間變亂黒白悉聚而火之可

  曲端傳
曲正甫在陜屢立戰功既填牢戸張徳遠猶假其旗斾
以紿金元史官槩沒不書至於欲殺王庶欲殺王
有其意而無其事則歴歴數之以証成其桀驁跋扈之
[005-7b]
罪此無他張徳遠之傳不得不佳曲正甫之傳不容不
惡此托克托諸人純襲高宗日厯魏公家傳而誤焉者也
且同傳之人劉光世以浮沈竊榮張宗顔以選愞貶秩
正甫何等反殿諸人之後愚意張浚曲端二傳皆宜削
而改之方無愧於信史
  汪應辰𫝊
傳稱汪聖錫廷試第一宰相趙鼎出班特謝舊進士第
一人賜以御詩及是特書中庸篇以賜按此是新進士
[005-8a]
賜中庸自汪聖錫始也實大不然按張知白傳仁宗即
位進士唱第賜中庸中書上其本則是特賜中庸始於
仁宗天聖之元年不始於高宗紹興之五年矣又按宋
史新編仁宗以中庸賜王堯臣以大學賜王拱辰則是
特賜中庸始於進士第一之王堯臣不始於進士第一
之汪應辰矣此史官紀事之誤
  梁顥傳
本傳梁顥年九十二及第十五年而卒推其登第之年
[005-8b]
七十有五與世俗所傳耄年得雋初不甚殊遯齋閒覧
亦載其登第謝表云白首窮經少伏生之八嵗青雲得
路多太公之二年果爾則顥之登第年當八十二不止
七十五矣此宋史所紀復與遯齋小異及考洪容齋筆
記則大不然梁顥少年登高科歴開封府推官遇病暴
卒推其捐館之日不過四十餘耳容齋博覧强記自應
悉其家乗有所考授宋史信遯齋之語畧容齋之筆遂
致傅㑹俗說徒滋傳疑耳
[005-9a]
  蘇轍傳
傳云轍議歸米脂安疆五砦夏人乃服此非實録也元
祐四年歸五砦五年夏人即攻蘭州之質孤勝如堡矣
六年又攻圍麟府三日恣其殺掠矣七年又攻綏徳城
以重兵壓涇原境矣歸砦之復歴嵗被兵夏人初未嘗
服也總之夏人之服不服不係於五砦之歸不歸狼子
埜心非我族類我圉既固我威既立戒邊吏勿生事可
也至於歸地修好譬之小兒然啼則予菓失菓則又啼
[005-9b]
耳譬之犬然投之以骨則狺然益争耳此元祐諸君子
之失計而紹聖崇寧之小人藉以為口實者此其一端

  外裔傳
回鶻傳曰回紇後訛為回鶻按新舊唐書回紇自請改
為回鶻取迅㨗如飛鶻之義非音訛也拂菻傳曰歴代
未嘗朝貢按北魏書隋書拂菻已通中國載在外域志
唐之貞觀開元悉貢方物來朝王會圖中久已有拂菻
[005-10a]
之號矣乃云歴代未嘗朝貢耶
  總論
宋史有三善有七失請歴言之宋世私史最多實録難
據紹聖崇寜紹興之間日厯悉出姦賊之手諸如魏泰
之碧雲騢王庭秀之磨衲集蒲宗孟之兩朝國史徐夢
莘之北盟彚編悉附㑹姦賊而起黑白混淆賢奸倒置
睹之令人氣嗌而宋史概行棄黜不以竄入筆端是非
好惡頗不背謬於聖人此其善者一也文文山謝君直
[005-10b]
悉得佳傳以視魏志之金禕耿紀晉書之諸葛誕母丘
儉宋書之袁粲沈攸之唐書之骨儀隂世師或書為叛
或指為逆大相逕庭此其善者二也忠義立傳必請於
天子直書無諱凡與元朝抗命矢死靡貳者悉得具載
以養天地正大之氣厲人臣事君之節此其善者三也
至于銓次失倫徃徃有之李中師諂阿新法富鄭公之
家遂至免役率錢乃與李大臨祖無擇同傳俞充媚悦
中官出妻拜之中官王/中正乃與李綱朱光庭同傳鄭雍明
[005-11a]
比楊畏共勅劉摯兼以白帖結章惇之歡乃與梁燾王
巖叟同𫝊王漢為蔡京之客居然入幕豈復楊時張觷
之流乃與孫鼛李昭玘同傳鄭望之奉使無狀李伯紀
露章劾之乃與朱弁洪皓同𫝊成閔送敵聲喏貽笑于
金淿之率乃與王友直李寳同傳韓公裔掌韋妃箋奏
為東朝故人曹勛父子曲承宣和恩倖兼保金主亮之
守盟乃與王肖胄胡松年同𫝊梁成大李知孝極惡窮
竒為士族之所不齒乃與林勲許欣同𫝊君子小人各
[005-11b]
有其類無故以蛣蜣含糞之物寘諸蓀蕙之叢此其失
者一也張叔夜何栗孫𫝊皆死國難名義無諐乃與張
閣聶昌同傳曾輔以小臣抗疏爭徽宗㣲行之失乃與
余深薛昂同𫝊曲端守陜張徳逺中以危法乃與劉光
世張宗顔同𫝊雜薫草于蕕中混驥足于駑步其謂之
何此其失者二也陸佃感舊師之恩安石為/佃師許將有趨
時之智似有可議而大端無虧終不應與林希温益同
𫝊安燾協規紹述尚畏名教終不應與黄履蒲宗孟同
[005-12a]
傳侯䝉疵類不免能救劉仲武十人于死地終不應與
林攄朱諤同傳蕭振有治行黨檜擠鼎事尚可原何鑄
初附檜議後辨岳氏之寃二人終不應與王次翁羅汝
楫同𫝊史浩顯阻恢復之論大殊通敵之秦檜王淮徳
開道學之禁差異質首之胡紡二人終不應與程松張
岩同𫝊林栗撫定䕫蠻議事通逹即顯核大儒尚當在
議功之條終不應與何澹胡紘同𫝊上官均初議甚正
祗與蘓吕意見各殊大立同異終不應與楊畏董必同
[005-12b]
𫝊史官之筆一出一入具有嚴科不以小媺蓋巨慝亦
不以一眚掩大端總之君子小人當辨其内不當辨其
外有陽入君子之䣊而隂禍君子者其人可誅也有陽
入小人之䣊而隂庇君子者其人可原也君子有過亦
宜繩之不敢以君子之名而或寛之小人有善亦宜錄
之不可以小人之名而或距之宋史持例未免過覈將
使貎為君子者人争附之而不敢與其究也小人之䣊
愈盛而君子之勢愈孤人亦樂於䣊小人而并絶其為
[005-13a]
善之路此其失者三也陳靖奏勸農之議泥古難行無
益民生不必入循吏𫝊辛文恱為太祖之師一時寵異
不過因師獲印如周仲進之流不必入儒林傳鄧若水
處末流之㑹發禪讓之談清狂不惠一至於此幸而一
麾出外否則足取葅醢不必入忠義𫝊种放以終南一
山為仕宦之㨗徑北山移文聞之恬不知耻本屬常秩
一流不必入隠逸𫝊巢谷豁逹好竒萬里繭足喜與二
蘓作緣至今傳為美譚徑附子贍子由𫝊後可也不必
[005-13b]
入卓行𫝊凡立一𫝊必使名實允協倘訾議可加終有
媿于良史此其失者四也葉夢得宣力建炎紹興之間
宜與范宗尹輩同𫝊而顧入文苑鄧孝甫抵觸蔡京列
名黨人之碑安世道痛憤吳曦移書制使之幙宜與張
觷楊巨源輩同𫝊而顧入隠逸陳師道峻却趙挺之之
衣劉道原面督王介甫之過宜在卓行𫝊而顧入文苑
王樵以父母被虜志滅契丹築繭室以自居號贅翁而
鳴志宜入節義𫝊而顧入隠逸趙蕃為正學之望堅不
[005-14a]
仕之節宜入儒林𫝊而顧殿文苑之末徐中行父子考
亭慕之題詩墓上推為道學之宗劉勉之胡憲並屬考
亭師資之敬邵雍邃於易理魏掞之明于治要六君子
宜皆入道學𫝊而顧入隐逸命名既舛位置并失按部
而就班覺所處之非據此其失者五也更有不必立𫝊
而强立者丁澣没于契丹且為石晉之臣于宋朝何預
而存之成閔張宗顔無足比數附見張浚劉光世之𫝊
末是亦足矣張磻饒虎臣戴慶炣趙與四人之𫝊止
[005-14b]
有官銜可書絶無事實可紀何不削去而徒有詞費之
譏此其失者六也儒林𫝊之孔宜孝義𫝊之姚宗明陳
兢歴載其先世譜系刺刺不休以語乎家乗則詳以言
乎國史則瀆此其失者七也去其失而存其善是在乎
後之删宋史者
  遼金二史
遼史纂于耶律儼陳大任金史纂于元裕之劉京叔托克
托襲其成而已遼史贅疣最多金史重複不少一事而
[005-15a]
列𫝊雜見一語而前後複出以語體要槩可芟析作史
之意以為不如是則謀篇不衍卷帙不大未可以成一
代之書耳遼史之閏考朔考此表斷不可廢宋遼不同
厯故閏朔相殊各自成家史詳載之使後之觀者燎若
指掌此修史之功也至於公主表㳺幸表紀傳已臚事
實年表何煩贅陳累牘不休徒費紙耳金史規模稍濶
兼有元劉兩家為之屬筆所以迥勝遼史顧其中不無
可議者太祖紀云追及遼主大敗之獲其𫝊國璽按遼
[005-15b]
史天祚紀璽已失之桑乾河中矣此璽何緣再獲當是
劉石之後典午為白版天子自是厥後悉以得璽為榮
遂諱桑乾失璽之事然作史者遼金皆成一人之手何
前後兩截也宋扆天資刻薄許其死節容竒剽掠身斃
旌以盡忠叛臣𫝊之張覺在宋史附奸臣之中在金史
列叛臣之首既入宋史而復入金史是不可不删也列
女𫝊之韓慶民妻夫則遼之貴官妻則遼之命婦宜入
遼史而反入金史是不可不校正也
[005-16a]
 
 
 
 
 
 
 
 
[005-16b]
 
 
 
 
 
 
 
 史糾卷五
关于我们 | 收藏本站 | | 欢迎投稿 | 意见建议
Copyright ©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.
《国学大师》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
沪ICP备1500986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