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精选 | 二十四史 | 四库全书 | 汉语字典 | 汉语大词典 | 康熙字典 | 说文解字 | 成语词典 | 异体字字典 | 史部 | 子部 | 集部 | 诗部 | 儒部 | 易部 | 艺部 | 医部 | 丛部 | 道部 | 佛部
     搜作品集     搜编撰者      搜卷章节      影印古籍

首页|国学书库|影印古籍|诗词宝典|二十四史|汉语字典|汉语词典|部件查字|书法大师|甲骨文|历史人物|历史典故|年号|姓氏|民族|图书集成|印谱|丛书|中医中药|软件下载

译文|四库全书|全文检索|古籍书目|国学精选|成语词典|康熙字典|说文解字|字形演变|金 文|历史地名|历史事件|官职|知识|对联|石刻墓志|家谱|对联|历史地图|会员中心

首页 > 四库全书 > 讀易述 > 讀易述 卷十一
[011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讀易述卷十一     明 潘士藻 撰
  繫辭上傳
 草廬呉氏曰繫者謂如綴繩於物辭者易書之言也
 文王所作之辭繫於各卦之下謂之彖周公所作之
 辭繫於各畫之下謂之爻夫子述此篇以釋文王周
 公繫彖辭爻辭之意故曰繫辭
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陳貴賤位矣動静有常剛
[011-1b]
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
成形變化見矣
 金賁亨曰此章言伏羲作易之本原與君子學易之
 要道也蓋乾坤貴賤剛柔吉凶變化者易之道也易
 未作而已形於天地之間雷霆風雨日月寒暑男女
 者天地之道也易既作而悉具於卦爻之中可見易
 道本乎天地自然之理而非有所安排造作也易道
 盡於乾坤乾坤盡於易簡乾道易故易知坤道簡故
[011-2a]
 易從知與從以君子學易言非謂他人知我從我也
 既易知自不能離故有親言與道相親也既易從自
 日加益故有功不離道則徳自乆日加益則業自大
 君子體易之實功也
 述曰象㫖天尊地卑何以定乾坤大卜三易之法其
 經卦皆八其别皆六十四然連山首艮歸藏首坤惟
 周易先乾後坤因於天地尊卑之分也鈎深圖曰自
 一至十天尊於上地卑於下祇以異耳卑何以先高
[011-2b]
 史氏曰卦畫自下之序也易道貴陽而賤隂動静何
 以斷剛柔剛非不静其常在動柔非不動其常在静
 斷者虞翻云分也置隂陽言剛柔俞氏琰曰質可見
 氣不可見也龔氏曰坎在北震在東西北則乾東北
 則艮皆陽也離在南兊在西東南則巽西南則坤皆
 隂也各以其所居之方此之謂類聚陽物也而與陽
 為羣隂物也而與隂為羣各以其所名之物此之謂
 羣分方其各止於一而不相與則無失無得貞而已
[011-3a]
 矣或類聚或羣分則得失随之此吉凶所以因動而
 生以為得失之報也方曰事情所向物曰事物善惡
 以言乎隂陽實體則朱先生未若龔氏之切乎在天
 成象按虞翻說曰震象出庚兊象見丁乾象盈甲㢲
 象伏辛艮象消丙坤象喪乙坎象流戊離象就己於
 文日月為易虞翻說當是輔嗣注以為况日月星辰
 非也在地成形震竹巽木坎水離火艮山兊澤乾金
 坤土也物極謂之變變然後成象物生謂之化化然
[011-3b]
 後成形變化見則天地之妙用顯矣
 項氏曰此章論伏羲作易本於天地自然之易邵子
 所謂畫前原有易也是故觀乎二儀之判而竒偶之
 畫已定觀乎卑高之勢而三極之位已陳觀乎動静
 之理而七八九六之性已斷觀乎氣類之分合而比
 應攻取之情已生觀乎法象之著陳而飛伏變互之
 體已見朱子𤼵曰乾坤貴賤兩者聖人觀天地而畫
 卦剛柔吉凶變化三者聖人觀萬物而生爻
[011-4a]
 彭山曰尊者能主于上之意卑者能屈於下之意定
 者一定而不易也尊卑以道言乾坤以徳言尊非健
 不能卑非順不能尊者不能自尊卑者不能自卑則
 乾坤毁矣不可以為定
 胡氏曰天地卑高既定則人事萬物之情皆在其中
 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各有貴賤高卑之位是
 以君臣父子夫婦長㓜定矣
 朱氏曰動而不屈者剛也静而不變者柔也動静有
[011-4b]
 常則乾剛坤柔其徳斷而无疑矣
 彭山曰動静者乾坤起伏之勢也動顯於外而静中
 亦有動此動之有常也静藏於内而動中亦有静此静
 之有常也乾本剛徳剛則常動坤本柔徳柔則常静
 動而无常則易衰不得為剛静而无常則易躁不得
 為柔惟常則一剛一柔斷然不相雜乃為不已之徳
 剛而不已所以為健柔而不已所以為順此言乾坤
 之徳不過一剛一柔之斷而已
[011-5a]
 胡瑗曰以人事言之君以剛徳居上為動出令而臣
 行之臣以柔道居下為静納善而君聽之君臣動静
 既有常理則剛柔常分可以斷矣此經綸天地之徳
 亦兼總萬物之動静也
 韓康伯曰方有類物有羣則有同有異有聚有分也
 順其所同則吉乖其所趣則凶故吉凶生矣
 蘇氏曰方本異也而以類故聚此同之生於異也物
 羣則其勢不得不分此異之生於同也有成而後有
[011-5b]
 毁有廢而後有興是以知吉凶之生於相形也
 天地一物也隂陽一氣也或為象或為形所在之不
 同故在云者明其一也象者形之精華𤼵於上者也
 形者象之體質留於下者也人見其上下真以為兩
 矣豈知其未嘗不一耶由是觀之世之所謂變化者
 未嘗不出於一而兩於所在也自兩以往有不可勝
 計者矣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之始也
 張氏曰成象成形須得變化意思假若日月无往來
[011-6a]
 星辰无顯晦山川无聳伏潮汐人物无老壯榮枯則
 滯而不通造化亦㡬乎息矣故日月星辰山川動植
 之屬者天之象地之形也其往來顯晦聳伏潮汐老
 壯榮枯之屬相推而不窮者象形之所以成也
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
月運行一寒一暑
 述曰象㫖是故接上以起下之辭剛柔謂爻畫竒偶
 也馬融云摩切也盪除也剛摩柔為震坎艮柔摩剛
[011-6b]
 為巽離兊虞飜謂剛柔相摩則八卦相盪者是也其
 言二摩四四摩八八盪六十四揆之上下起接不屬
 矣然則八卦之盪奈何胡瑗言若十一月一陽生則
 推去一隂五月一隂生則推去一陽頗為近之然盪
 隂入陽盪陽入隂京房義精矣此言夫天道卦象之
 流行非以畫卦也録其事故下遂以雷電風雨繼之
 雷震電離風巽雨坎呉㓜清曰羲皇卦圖左起震而
 次以離鼓以雷霆右起巽而次以坎潤以風雨也運
[011-7a]
 行寒暑五經通義云日在牽牛則寒在東井則暑幼
 清曰艮山在西北嚴凝之方為寒兊澤在東南為暑
 在離次以兊者日之運行而為暑在坎次以艮者月
 之運行為寒也
 王註相切摩言隂陽之交感相推盪言運化之推移
 紀聞曰摩是八卦以前事盪是有那八卦了團旋推
 盪那六十四卦出來漢書所謂盪軍是團轉去殺他
 磨轉他底意思前以乾坤貴賤剛柔吉凶變化言是
[011-7b]
 對待之隂陽交易之體也後以摩盪鼔潤運行言是
 流行之隂陽交易之用也
 章氏曰隂陽剛柔相摩相盪絪緼變化生生不窮天
 地人一也日月往來一寒一暑一嵗十二月一日十
 二時莫不然乎
 質卿曰㸔來天地原只一乾坤乾坤原只一變化此
 造化自然已成之易也故易之始作也只是一剛柔
 而已有剛柔也不能不相摩相摩而斯有八卦有八
[011-8a]
 卦也不能不相盪相盪而斯有六十四卦剛柔者乾
 坤之異名摩盪者變化之妙用易何嘗外於乾坤哉
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
 述曰象㫖乾交坤而震坎艮得乾道成男坤交乾而
 巽離兌得坤道成女乾男為父者以其始物之氣坤女
 為母者以其成物之質易象数鈎深圖曰一陽生於
 子而乾位在西北居子之前故曰知大始一隂生於
 午而坤位在西南作於申成於酉故曰作成物皇極
[011-8b]
 通變以為乾位在亥知大始坤位在未作成物文王
 後天之用二說相通也
 彭山曰乾坤者天地生物之大徳而人得之以生者
 同此徳也乃以男屬乾道女屬坤道者盖自陽之生
 而言則生於隂也陽在隂中勢必𤼵揚故得乾初爻
 為長男得乾中爻為中男得乾三爻為少男自隂之
 生而言則生於陽也隂在陽中勢必退縮故得坤初
 爻為長女得坤中爻為中女得坤三爻為少女男女
[011-9a]
 雖同禀隂陽之氣而主於陽者必健主於隂者必順
 其勢各有所重焉乾坤之道生物之理也以乾坤之
 道而成男女則男女之性本乎健順之徳也與凡物
 得形氣之偏者不同物性不可以語健順故男女以
 人言也此結上文以起下文見乾坤乃人固有之理
 而徳業之所由成也
 朱氏曰六子致用萬物化生不越乎乾坤震坎艮之
 為三男得乾之道也巽離兊之為三女得坤之道也
[011-9b]
 聖人用之天下合乾坤也父子君臣乾坤也夫婦震
 巽坎離艮兊也長㓜其序也朋同類也友異體也五
 者乾坤而已矣
 胡氏曰萬物始於无形乾能知之時下降而生之坤
 則能承陽之氣以作成萬物之形狀也說㫖曰知猶
 主也作者𤼵動鼔舞之意始始其氣也成成其質也
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
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乆有功則可大可乆則賢人之
[011-10a]
徳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
得而成位乎其中矣
 述曰諸卦受畫於雷風山澤水火諸卦之畫无一非
 雷風山澤水火雷風山澤水火无一畫非乾坤乾本
 氣之自然故易坤因乾之自然故簡易簡者无為之
 别名惟其易故易知易知者自為主也惟其簡故易
 從易從者順乾行也曰有親曰可乆只是一箇易知
 之妙曰有功曰可大只是一個易從之妙天下事不
[011-10b]
 可一毫着意亦不可一毫着力易則不着一意所知
 者皆人可與知簡則不着纎毫之力所能者皆人可
 與能或以朱義心明白而人易知事要約而人易從
 是說向外去非也此合内外之道韓注順萬物之情
 故曰有親通天下之志故曰有功親親切也功功效
 也親切乎中自亹亹而不息故可乆功同乎人自積
 漸而日益故可大賢人言其徳業過人易簡而天下
 之理得矣張邦竒曰所謂天下之理者何也高者卑
[011-11a]
 者動者静者類聚者羣分者成象成形者莫不由於
 易簡而各得順其分位也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
 中矣其中云者承乾坤之謂應天尊地卑而言也夫
 天一形也地一形也人不啻千萬其形也私其形者
 其形㡬何故不足以當三才之一不足以當三才之
 一者謂其不才也
 象㫖可乆可大與盛徳大業无異也而稱賢人者項
 氏曰明乾坤之徳業人皆可充而至呉㓜清指為賢
[011-11b]
 人别曰易簡理得者聖人也殆不然乎湛子曰理一
 而已易簡非二體乆大非二功徳業非二事蘇氏所
 謂隐顯之别也此乾坤之辯也不可不知也
 淮海曰天尊地卑以下其易之定體乎剛柔相摩以
 下其易之運用乎皆自然也定體自然便是以不動
 為運用即先天也運用自然便是以運用為不動即
 後天也先天後天一也自然者易簡之謂也天地所
 以為天地人所以為人其理易簡而已賢人可乆可
[011-12a]
 大是得此易簡即可作聖人也聖人之成位乎中是
 得此易簡即可叅天地也所以中庸提出率性二字
 惟率性則易簡
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
 述曰聖人設卦謂伏羲也始作八卦重為六十四卦
 矣八卦以象告不言而見吉凶觀象繫辭謂文王也
 觀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象繫之彖辭又繋之
 爻辭以明吉凶因得明吉因失明凶也剛柔爻之九
[011-12b]
 六也九陽六隂迭相推盪剛推柔生變柔推剛生化
 卦象之有吉凶悔吝皆本於此易乾鑿度曰隂陽有
 盛衰人道有得失聖人因其象随其變為之設卦方
 盛則託吉將衰則寄凶隂陽不正皆為失位其應實而
 有之皆實義善雖微細必見吉端惡雖纎芥必有悔
 吝所以極天地之變明王事也
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
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
[011-13a]

 述曰象旨易言吉凶在人為得失之象易言悔吝在
 人為憂虞之象虞與憂對當讀如驩虞之虞謂樂也
 柔變為剛進之象剛化為柔退之象剛進柔退明晝
 象柔進剛退晦夜象盖卦爻剛柔相推以成變化而
 變化將来又成剛柔猶是晝夜相繼焉其柔之變復
 為剛者猶晝之仍繼乎夜也剛之復為柔者猶夜之
 仍繼乎晝也
[011-13b]
 蘇氏曰夫剛柔相推而變化生變化生而吉凶之理
 无定不知變化而一之以為无定而兩之此二者皆
 過也天下之理未嘗不一而一不可執知其未嘗不
 一而莫之執則㡬矣是以聖人既明吉凶悔吝之象
 又明剛柔變化本出於一而相摩相盪至於无窮之
 理曰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象者
 以是觀之之謂也夫出於一而至於无窮人之觀之
 以為有无窮之異也聖人觀之則以為進退晝夜之
[011-14a]
 間耳見其今之進也而以為非向之退者可乎見其
 今之明也而以為非向之晦者可乎聖人以進退觀變
 化以晝夜觀剛柔二觀立无往而不一也
 六爻之動動即變化也陸績曰天有隂陽二氣地有
 剛柔二性人有仁義二行六爻之動法乎此此三才
 極至之道也極陸徳明訓至韓注兼三才之道故能
 見吉凶成變化也
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
[011-14b]

 述曰易之序謂易中所著事理當然之次第也爻之
 辭謂六爻所言之吉凶悔吝居而安各得其所之意
 也樂以心言玩謂繹之而不厭也君子觀易之序而
 循是理故安觀爻之辭而逹是理故樂
 孔疏觀象而知其所處若居乾之初九而安其勿用
 者居乾之九三而安在乾乾是所居而安者易位之
 次序也辭有吉凶悔吝見善則思齊其事見惡則懼
[011-15a]
 而自改所以愛樂而耽玩也卦爻皆有辭但爻有變
 化取象既多以知得失君子尤所愛樂也
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
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
 述曰紀聞曰觀象槩觀諸卦爻之象觀變只觀所變
 卦爻之象耳占以揲而值之將用之以為决斷故謂
 之占易以變為占于占言變蘇氏曰至於占而君子
 之慮周矣是以自天祐之
[011-15b]
 卜子夏曰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
 而玩其占自卜之明也聖人極隂陽之度窮變化之
 㑹而得其易是以合於天而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
 仲虎曰象與變有剛柔變化之殊辭與占有吉凶悔
 吝之異君子居而學易已窮乎象與辭之理動而用
 易又適乎變與占之宜動静无非易即无非天故自
 天祐之吉无不利天地間剛柔變化无一時間人在
 大化中吉凶悔吝无一息停吉一而已凶悔吝三焉
[011-16a]
 故上之示人以吉凶悔吝者聖人作易之事此獨吉
 而无凶悔吝者君子學易之功也
 項氏曰此章謂讀易之法必自文王之易始故上章
 論乾坤貴賤剛柔吉凶變化五事而此章獨自吉凶
 變化起義者盖有畫之初乾坤貴賤剛柔之迹已著
 而吉凶變化之象未明有卦然後見易之有變化二
 端皆文王辭也復以二端析為四類而詳言之吉凶
 者失得之已定者也其憂虞之初則謂之悔吝變化
[011-16b]
 者易之用也其所以變化則剛柔二物而已故觀吉
 凶者必自悔吝始觀變化者必自剛柔始文王觀四
 者而繫之以辭讀易者亦觀此四者而玩文王之辭
 則静居動作无入而不利矣序即爻位居此爻之位
 則玩此爻之辭以處之然後能隨所遇而安樂之或
 以序作象樂作變以與下文合似不必爾
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
 呉羔曰首章所謂聖人作易者以畫卦而言前章所
[011-17a]
 謂聖人作易者以繋辭而言盖先有卦而後有辭至
 此章則合卦爻辭而言其通例矣
 述曰卦者象也成卦之體上下内外无不備具而彖
 之辭或舉其一或舉其詳或不言焉而皆足以相明
 此彖所以言乎其象也爻者九六之數也兩地則二
 四為六叅天則一三五為九九畫奇六畫偶兼三才
 而兩之則六畫成卦所謂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此爻
 所以言乎其變也
[011-17b]
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
善補過也
 述曰爻之所以吉者言乎得若元吉征吉貞吉往吉
 大吉中吉終吉之類爻之所以凶者言乎失若征凶
 貞凶終凶見凶有凶之類彭山曰得正言吉心之安
 處也失正言凶心之不安處也悔者不肯自安於不
 正心切悔悟此趨吉之路然未至於吉吝者不能自
 克其不正心竊羞鄙此趨凶之路然未至於凶故曰
[011-18a]
 小疵小疵者未成失得猶許其改也无咎本亦有過
 以其善補是過以无咎朱氏曰止於當則其徳全全
 則人以為休而依之過於當則其行缺缺則人以為
 咎而違之惟其缺而補之然後无咎吉凶悔吝无咎
 皆舉爻詞以明通例見人心皆安於天理之正而不
 正者自覺其凶少有不正自不容已於悔且吝此皆
 反正之㡬欲人自得其本心也
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
[011-18b]
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
 述曰五存者應五言而為文天道貴陽而賤隂隂陽
 有貴賤之位皆卦爻之所列也隂陽各有貴統御謂
 之齊陽大隂小陽卦多隂隂卦多陽辭専取主爻陽
 大隂小語其常分耳當其為卦主則無異也胡氏曰
 六十四卦皆以隂陽得位失位分吉凶君子必當明
 辨之比之六二居得其正則其辭曰比之自内貞吉
 小畜之初九以陽居陽則其辭曰復自道何其咎吉
[011-19a]
 隨之九四以陽居隂則其辭曰隨有獲貞凶觀之初
 六以隂居陽則其辭曰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噬嗑
 之上九以陽居隂則其辭曰何校滅耳凶是吉凶之
 文皆在所繫之辭君子若辨明吉凶之事觀其辭則
 可知矣彭山曰憂者危懼之意介者辨别之端善惡
 所由分之界也當初悔初吝之介而不憂則必至於
 凶矣震驚動也當其過時惕然驚動此即悔心之萌
 也能悔則復于無過矣龔氏曰悔則无咎介則无悔
[011-19b]
 不近於知㡬乎
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
 述曰俞琰曰卦以陽爻之大者為主則其辭平易如
 復謙之類卦以隂爻之小者為主則其辭艱險如小
 畜夬之類各指其所之之者動爻虛齋趙氏曰之變
 卦也言本爻之辭正指之卦之義朱氏曰詞有易者
 之於吉也所謂能說諸心詞有險者之於凶也所謂
 能研諸慮也
[011-20a]
 質卿曰大之不能不易小之不能不險此理有自然
 事有必至是之謂之也辭惟各指其所之則趨避者
 有定凖就理者無他岐天下後世知有大道而不可
 欺以邪徑信有易地而不可惑以險途者全在於此
 淮海曰君子之居而動也盡善之謂得盡不善之謂
 失小不善之謂疵不明乎善而誤入於不善之謂過
 盡善而得則吉盡不善而失則凶覺其小不善欲改
 而不及則有悔不覺其小不善猶可以改或不及改
[011-20b]
 或不肯改則為吝當悔吝之萌不以小疵自恕以求
 補過則為无咎言積疵則為失積過則為疵積疵則
 為凶積補過則為无咎積无咎則為得積得則為吉
 此其一念之微而其著甚逺君子之所以貴慎獨與
 孟子曰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孟子
 之所謂間即大易此章之所謂介叅天地在此盡人
 物在此淪夷狄在此入禽獸在此可危也哉可懼也
 哉所以學易之道全在憂悔吝者存乎介一句君子
[011-21a]
 有終身之憂其此悔吝之介乎
 項氏曰自彖者言乎象至无咎善補過皆解繫辭之
 文自列貴賤者存乎位至各指其所之皆讀繋辭之
 法也彖辭所言之象即下文所謂卦也爻辭所言之
 變即下文所謂位也吉凶悔吝无咎皆辭也獨吉凶
 言存乎辭者悔吝可以介而免无咎可以悔而致必
 有憂震之心者然後能用力於其微焉至於吉凶則
 得失之大者讀其辭皆可辨也是故貴賤以位言小
[011-21b]
 大以材言卦各有主主各有材聖人隨材之小大時
 之難易而命之辭使人知所適從也
易與天地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
 述曰此直賛先天之易也先天之易有卦畫而无言
 无言而无所不貫无所不在精示意見而不可以形
 迹貎象窺測者人全具之人不得而執之故言易與
 天地凖朱氏曰乾凖天坤準地九凖陽六凖隂與之
 平等无低昂輕重之間故能彌綸天地之道象㫖彌
[011-22a]
 以反本言如弓既張而彌之愈反愈合綸以致用言
 如絲既分而綸之漸合漸大也
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
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
之情狀
 述曰象㫖此皆聖人用易彌綸之事以者用易也故
 幽明始終鬼神皆就易卦畫言之卦畫内外上下有
 天道焉有地道焉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故
[011-22b]
 知幽明之故荀爽曰謂隂升之陽則成天之文也陽
 降之隂則成地之理也幽謂天上地下之不可得覩
 者也明謂天地間萬物陳列著於耳目者也卦畫一
 變為始六變為終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荀爽曰
 隂陽交合物之始也隂陽分離物之終也合則生離
 則死卦畫陽奇隂偶物也精氣聚焉用九用六變也
 遊魂運焉張子曰精氣自無而有故顯而為用遊魂
 自有而無故隐而為變李氏曰物鬼也變神也鬼常
[011-23a]
 與體魄俱故謂之物神無適而不知故曰變章氏曰
 鬼神之情不可窺鬼神之狀不可見何從而知之精
 氣為物物則有象有象則終壊而為鬼遊魂為變變
 則無方無方則不測而為神是鬼神之情狀不於精
 氣游魂而知之乎
 朱氏曰天氣也而成文地形也而有理形散為氣明
 而微也氣聚成形幽而顯也仰觀乎天凡地之成形
 者莫不有是文俯察乎地凡天之成象者莫不具是
[011-23b]
 理故分而為二揲之以四生二儀四象八卦成三百
 八十四爻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䇿皆原於太極知此
 則知幽明之故也
 象㫖原始反終依鄭虞本當讀原始及終若曰推原
 其始則知未來反摺其終則知已往又或以為於其
 終而反求其始則固已費辭矣朱子𤼵曰一變者卦
 之始也謂之一世六變者卦之終也謂之遊魂七變
 而反者卦體復也謂之歸魂始者生也終者死也反
[011-24a]
 則死而復生故知此則知死生之說其以初上為始
 終而始終為生死是也其指六爻之變而謂逰魂歸
 魂者非也
 章氏曰精氣即遊魂之所凝聚遊魂即精氣之所運
 用自其可見聞者謂之物自其不可執着者謂之變
 魂之於物也直寄焉耳精氣遊魂一而二二而一者
 也惟精氣全而遊魂定則𤼵揚昭著雷動風散鬼神
 之變化其非我也聖人只教人從自家身中認取
[011-24b]
 精氣遊魂具而為人故曰人者隂陽之變鬼神之㑹
 精氣為物形之謂也遊魂為變神之謂也形有生滅
 神止往來耳於此了徹修身以俟不以天夀貳其心
 斯命自我立矣
 精氣為物坤之道也遊魂為變乾之道也魂升魄降
 人死則然其生如之何
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
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
[011-25a]
 述曰幽明隂陽之顯晦死生隂陽之消息鬼神隂陽
 之聚散而皆盡之於易可見易之道即天地之道也
 天地一隂一陽以成變化而易與之相似故其故其
 説其情狀自莫之能違也朱氏曰萬物者二篇之䇿
 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故曰知周萬物天
 下者萬物之㑹知周萬物乾知太始也道濟天下坤
 作成物也易無物不知是知周於萬物天下皆養是
 道濟天下故不過者所為皆得其宜無有愆過使物
[011-25b]
 失所也九家易以旁行周合六十四卦即卦之反對
 反復為用正見其應變旁行未嘗逐流而不返使人
 明天道之常數知性命之始終任自然之理故不憂
 不憂者自得於已也安土敦仁萬物之情也易順物
 之情使各得其所敦厚於仁故能愛養萬物胡氏所
 謂物既遂性則父子兄弟親踈且遞相親睦而敦仁
 愛之心是已不然雖欲愛之不能也
 心無一毫繫累謂之樂常人多憂因不能樂天不能
[011-26a]
 樂天因不能知命而不免有憂易理旁行不流即幽
 明死生鬼神屈伸代謝於天地萬物之中者何莫非
 命知命則一身之生死得喪同於屈信代謝何憂之
 有非樂天何能安土安土者隨寓而安心無係累如
 是方能敦仁方能愛愛者天地生物之心所謂仁也
 不能安土必擇自安之地則惟知有已不知有人何
 以能愛堯舜之得位孔顔之不遇其敦仁一也其能
 愛一也其知天知命一也
[011-26b]
 象㫖旁猶旁燭之旁非避礙之意不流依京房本作
 不留朱子𤼵曰易之用者近是矣朱義行權守正非
 本㫖也易旁行不流故玩辭者變通天道以知天命
 亦周物不憂似天也樂天依虞翻作變天安居易象
 是為安土安土則心存理得故亦道濟天下似地也
 變知天命則智迹泯安土敦仁則生意𤼵
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
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體
[011-27a]
 述曰天地之化滔滔不窮如一爐金汁鎔化不息易
 為之鑄冩成器使入模範匡郭而不過乎中也曲成
 者順萬物之理而成之非一方也易與物變化明中
 正之道隨其大小廣狹長短方圓無不各成就此物
 之理无有遺漏而不成者天地萬物皆以易言之晝
 夜者剛柔之象剛或化柔柔或變剛隂中有陽陽中
 有隂貫通為一是謂通乎晝夜之道而知則不為變
 化之所亂而可以知範圍曲成之道也荀爽曰晝者
[011-27b]
 謂乾夜者坤也通於乾坤之道則无不知矣自此以
 上皆神之所為也神則隂陽不測而易則惟變所適
 不可以一方一體求此易之與天地凖而能彌綸天
 地之道也知此者其乾知大始之知乎非乾知大始
 之知不足以知先天之易之妙
 範者形之所自出圍者數之所能周天地之化有形
 數故可得範圍相成也而開物相克也而成務麗於
 形制於數而未始有窮也无以範圍之則天有愆陽
[011-28a]
 地有伏隂五行之氣拂鬱而失其性其𤼵也有不得
 其平而甚至於過易將天地之化如用範來範成各
 就圍裏都沒過遮攔故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
 龔氏曰範者形之使有體圍者制之使有方春則生
 夏則長秋則斂冬則藏一寒一暑終則復始天地之
 化也使之各因其時而成功此之謂範至於寒不陵
 暑暑不奪寒隂不至於太肅陽不至於太温而萬物
 各得冲氣以生此之謂圍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是
[011-28b]
 皆中節也
 鄭氏曰易也天地也聖人也合則同離則異天下之
 萬物出入生死之不齊而不可為量數由其道得其
 宜極其高大莫不安其性命之情而致曲以成之易
 而已蓋帝之於萬物所以出齊相見與夫役說戰勞
 而遂至於成也豈一理而足哉此之謂曲成萬物而
 不遺也
 龔氏曰流行於天地之間者無不受命於隂陽而從
[011-29a]
 役於晝夜其微有消息其著有盈虚其分有幽明其
 數有死生隨流轉徙未嘗知其為晝夜也故成然止
 冥然行惟晝夜之所驅耳通乎晝夜之道者則異乎
 此雖與之來而有所謂不來雖與之往而有所謂不
 往故其體為神其用為易
 象㫖神者何易之道也隨物而在故無方也何以為
 易理之變化也易何以無體變化故無體也葉少藴
 謂凡易見於有為者皆言用用之者體而易不以體
[011-29b]
 對用故别而論之曰无體
 淮海曰知幽明知死生知鬼神知萬物知命知晝夜
 如此乎言知之詳也總之只是知易耳幽明即死生
 死生即鬼神鬼神即萬物萬物即命命即晝夜曰故
 曰說曰情狀曰道曰化皆易也此知放而彌六合卷
 而藏於密吾心不慮而知之知是也若一入於慮便
 不神便不易便不能放不能卷便入聞見便落見解
 非徳性本然之知矣徳性本然之知乃同於天地萬
[011-30a]
 物而能生乎天地萬物者故大學之道在致知致知
 在格物合天地萬物而為一體是為格物妙天地萬
 物一體之道而通於知是為致知致知則得易易者
 心也故曰神無方而易無體心之不測便是神心之
 生生便是易非致知其何以哉故知致則理窮則性盡
 則命至
 項氏曰自仰以觀於天文至故知鬼神之情狀故者
 以事言也說者以理言也情狀者以象言也易有象
[011-30b]
 有理有事知斯三者而易之藴盡矣昔者伏羲之始
 作也仰觀於天見隂陽之象俯察於地見剛柔之形
 於是制為竒偶之畫以凖其象使萬物之情皆以類
 而從而天文地理遂與人事物情相通而為一而幽
 明之故可得而知矣原畫之所由始二分四揲之變
 皆起於至一无朕之中要畫之所以終三變六扐之
 餘復歸於至一无朕之始而死生之說可得而知矣
 氣聚而為物奇偶之畫所以為有象魂逰而為變九
[011-31a]
 六之化所以為无迹而鬼神之情狀可得而知矣此
 三知者言易之所知與天地凖也下四故者言易之
 所能與天地凖也範圍天地三言以見其彌綸天地
 之道也蓋易有奇偶二畫所以匡括天地之變化而
 天地不能越其外所以曲成萬物之終始而无一物
 之或遺通幽明死生鬼神之道而知无所不至是故
 天地之神无隂陽之定方而易奇偶之變亦與之周
 流而无定體此所謂易與天地凖也
[011-31b]
一隂一陽之謂道
 述曰易以道隂陽天地人物萬般不同其實不越隂
 陽兩端隂陽原不相判渾合而成不偏不雜此一元
 太和之氣自於穆自无妄自中正純粹精自生生不
 息乃所謂道也
 彭山曰一隂一陽者陽明隂晦陽主隂而隂從陽隨
 時變通无所偏倚之謂也隂極而不變則滯於隂陽
 極而不變則滯於陽皆著物而入於器矣惟其變通
[011-32a]
 不滯則主之者陽從之者隂剛柔適得其中而无太
 過不及然後為道故道以形而上言非以隂陽為兩
 物而道在其中也象山陸氏曰一隂一陽已是形而
 上者莊渠魏氏謂一偏者不足以為道得之矣
 形而上者謂之道指虚明者而言陽也形而下者謂
 之器指成形者而言隂也此隂陽之大分也隂用事
 則隂陽不交而為否陽用事則隂陽交而為泰故道
 也者隂陽之交也易曰一隂一陽之謂道蓋謂此也
[011-32b]
 隂陽合徳則為道隂陽合徳者陽中有隂隂中有陽
 偏於陽則隂隨陽而散漫偏於隂則陽隨隂而沉淪
 此則墮於氣矣象山曰一隂一陽已是形而上者謂
 其不偏也
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
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
 述曰繼之者善天命之本然乎成之者性人之得於
 天命自然乎繼者隂陽相續貞又為元比太和渾淪
[011-33a]
 之體所謂善也成者隂陽化生成男成女此秉彝各
 足之真所謂性也善者性之原性者善之實善性皆
 天理中間雖有剛柔善惡中偏之不同而天命之本
 然无不同知繼善成性之本體則工夫始與天命合
 一始能得性之至善而不滯於意見之偏此君子之
 道也不能見此全體未免失其中正落於偏倚故仁
 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或偏於陽或偏於
 隂仁與知遂分而為二至於百姓則由乎隂陽之道
[011-33b]
 而不知一隂一陽之道皆離道也故曰君子之道鮮
 矣
顯諸仁藏諸用鼔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徳大業至
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徳
 述曰君子之道一隂一陽之道也在天地為元在萬
 物為含生之仁造化以貞復而肇生物理以歸根而
 反生顯諸仁也一隂一陽妙合而凝也然而莫測其
 出機焉莫測其入機焉藏諸用也一隂一陽機緘不
[011-34a]
 露也仁即生理之根柢而於是乎顯所以綿綿而不
 絶用即𤼵育之盛大而于是乎藏所以混混而无迹
 故曰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盖道之妙也天地无
 憂聖人有憂而同此顯仁同此藏用盛徳大業至矣
 哉如天施焉如地生焉无不有也我不自以為有而
 覆載生成皆其所該是富有也所過化焉所存神焉
 如天地之運而无息故者不留積盈而來者不匱也
 是日新也
[011-34b]
 仁言顯即用是體用言藏即體是用𤼵明道之體用
 一原顯微无間總是一隂一陽之妙蓋顯即陽之動
 而主宰乎隂者曰顯諸仁則全體呈露而不落聲臭
 藏即隂之静而附麗于陽者曰藏諸用則大用顯行
 而无所作為顯而藏藏而顯不可以意見見不可以
 耳目知此所以仁者知者滯于偏而不得其全不著
 不察之民由其道而不知而聖人之盛徳大業與天
 地鼔物而不憂者同也
[011-35a]
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
占通變之謂事隂陽不測之謂神
 述曰聖人盛徳大業本易道而成故推言以盡其意
 生生者生而又生動而生陽静而生隂隨時變通此
 易理也自其生生之成象謂之乾自其生生之效法
 謂之坤象謂理先見而未成形者以其健而主隂故
 曰乾效呈也謂法乾制用而成形者以其順而從陽
 故曰坤數蓍數也變卦變也物莫逃乎數故極數可
[011-35b]
 以知來物事行事也即所占卦變而通之也極數知
 來所以通事變也占之於心而通之於事則乾坤之
 理與時偕行而不滯於迹此隂陽之不可測也故謂
 之神上章言易无體此言生生之謂易惟其生生所
 以无體上章言神无方此言隂陽不測之謂神惟其
 不測所以无方
 象㫖言隂陽得中者為道也今夫聖人之明民示諸
 有而儒者之髙論乃欲引而淪諸无大𫝊云一隂一
[011-36a]
 陽謂道矣今乃復云隂陽氣也其理則謂之道然則
 隂陽不足謂道乎易稱乾道稱坤道又稱乾陽物坤
 隂物以明隂陽即道道者所由之路隂陽即羣有之
 所由出入也今云然者豈非其誤解形下之器哉古
 老曰偏隂偏陽之謂疾此豈獨命家之說也陳氏新
 話云道在隂而隂得其一在陽而陽得其一當别說
 如仁知所見也
 象㫖此明隂陽謂道之義繼指流行言萬物資始繼
[011-36b]
 貞以元元為善長故曰繼善屬一陽之分貞而成終
 物各有則故曰成性屬一隂之分北溪陳氏曰繼成
 字與隂陽字應善性字與道字應繼善者即性善意
 猶言吉之先見為良心之本體成性者即性相近意
 蓋有累於氣之不中正者矣
 仁知即性之成者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仁知皆得其
 偏耳見之之之謂道也随其所見而目為全體不能
 盡知其性之所有者而全之也繼善成性以造化之
[011-37a]
 流行分隂陽仁陽知隂以在人之禀受分隂陽
 上章說聖人之仁知知與仁合而為一此說知者仁
 者仁與知分而為二道无隂陽本自无滯仁者之見
 滯于陽而不知有隂知者之見滯于隂而不知有陽
 百姓由乎隂陽之道而不知君子一隂一陽之道也
 不知其性者為百姓知之而入於意見者為仁知之
 偏以皆落於成性之後而未覩乎繼善之初也
 蘇氏曰屬目於无形者或見其意之所存故仁者以
[011-37b]
 道為仁意存乎仁也知者以道為知意存乎知也賢
 者存意而妄見愚者日用而不知是以君子之道成
 之以性者鮮矣
 淮海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聖人之
 見即仁知之見但聖人不落於仁之見知之見仁知
 者即落於仁之見知之見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之
 日用即聖人之日用但聖人知此日用百姓不知此
 日用日用即人情物理也人情物理易理也除却人
[011-38a]
 情物理何者為日用克己復禮之學全在視聼言動
 上做𤼵育峻極之體全在三干三百上見曰知曰見
 知此合一見此合一之易理耳其知也无所知无所
 知則无所不知故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其見也无
 所見无所見則无所不見故曰望道而未之見
 龔氏曰仁者體也道以之顯用者知也道以之藏言
 顯則知用之為知言藏則知仁之為體至於鼔萬物
 而不與聖人同憂則寂然不動之時也聖人有思有為
[011-38b]
 者也故吉凶與民同患道則无思无為故鼔萬物而
 不與聖人同憂
 朱氏曰聖人有相之道不以其所可憂者而同乎无
 憂以謂配天地立人道者存乎已易之道是已則聖
 人盛徳大業豈不至矣哉象㫖富有者冐天下之道
 開物成務顯仁也日新者惟變所適根本盛大藏用
 也蘇氏曰我未甞有即物而有故富如使已有則其
 富有畛矣富有者未甞有日新者未甞新吾心一也
[011-39a]
 新者物耳
 象㫖此以易之隂陽言生生者生隂生陽也應一隂
 一陽謂道之意一陽生而成象之謂乾一隂生而效
 法之謂坤效法者依成象而代有終也成象特為朕
 兆耳應繼善成性之意以其生于未始有象之先純
 乎健而為主故曰乾以其生于既始有象之後純乎
 順而從陽故曰坤蘇氏曰言易之道至乾而始有象
 至坤而始有可見之法也紀聞曰象言成則法已具
[011-39b]
 而未定法言效則道盡見而无隐效呈效也出諸幽
 隐以示人也法者未然而已然千古當然不易之定
 體也張忠定曰事未判時屬陽已判後屬隂未判生
 殺輕重在我已判更不可易
 有象有法則數行矣易逆數也无有逺近幽深遂知
 來物則有以極其數道无數也故未甞有窮物有數
 也故可極焉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數五十
 蓍之用四十有九而卦止于六十四則數為可極故
[011-40a]
 也數為可極則來物為可知此占事也故曰極數知
 來之謂占
 象㫖占者窮過扐之數遂知來物事則貫十有八變
 因變以成務矣呉㓜清曰數者變之已成變者數之
 未定朱氏曰窮則變變則有術以通之此之謂事
 象㫖蓍初揲卦猶未成或隂或陽不為典要矧可度
 思故曰神此言乎隂陽之道用于蓍數也在天在人
 謂之道在易在占謂之神龔氏曰初言道以一隂一
[011-40b]
 陽為宗中言易以乾坤為序末言神以隂陽不測為
 妙則易果道隂陽而為理氣之别者亦太刻畫矣業
 徳易乾坤占事神是一隂一陽之道隨所在而得名
 者非二理也
 金賁亨曰此章以天道明易道也日新之謂盛徳以
 上言天道生生之謂易以下言易道生生之謂易即
 一隂一陽之謂道也以太極言也成象之謂乾即繼
 之者善也效法之謂坤即成之者性也以兩儀言也
[011-41a]
 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易之大業顯諸仁者
 也隂陽不測之謂神易之盛徳藏諸用者也
 一隂一陽猶言一出一入明竒偶之迭用也隂陽者
 氣也隂陽迭用者道也道之所生无不善者元也萬
 物之所同出也善之所成各一其性者貞也萬物之
 所各正者也成之者性猶孟子言人之性犬之性牛
 之性草木言性熱性寒也仁者見其始於一而以為
 仁智者見其終於萬而以為智木石飛走愚夫愚婦
[011-41b]
 皆在其中而不知其所以然者是三者之見愚智雖
 不同而皆未足以言易也自易之顯者觀之有法象
 之著明則道之一陽也謂之仁可也自易之藏者觀
 之无方體之可測則道之一隂也謂之智可也一顯
 一藏鼔動萬物而不已則仁與智又皆屬于陽枯莖
 蠧䇿藏顯俱出于无心則仁與知又皆屬于隂惟其
 神妙如此不可形容故賛之曰盛徳大業至矣哉以
 言其徳則變化日出而不窮此陽之顯也以言其業
[011-42a]
 則天地之間備矣此隂之藏也合而言之顯藏藏顯
 如循環之无端則易之一辭足以兼之矣觀其畫一
 竒以開萬象則竒也者誠天下之至健徳之所以能
 日新也及其配一偶以成萬形則偶也者誠天下之
 至順業之所以富有也極奇偶之數至于萬有一千
 五百二十以見天下之賾則謂之占即奇之象也通
 奇偶之變至于千五百三十六卦以效天下之動則
 謂之事即偶之法也究而言之或顯或藏莫知其方
[011-42b]
 則神之一辭足以賛之矣此即上章神无方易无體
 之意也
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逺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静而正
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
 述曰此章賛易理廣大則通上下矣以言乎逺者變
 動也所謂推而行之存乎通不禦者所謂通也以言
 乎邇不變者也静則能動正則能一天下之動以言
 乎天地之間則乾坤合徳剛柔有體變與不變互相
[011-43a]
 推移而萬物備矣
 彭山曰无不含容謂之廣无不完具謂之大言易道
 如地之廣如天之大无有窮盡不可得而禦也邇指
 人心言正者貞也静虚中所含之理平正无所偏倚
 之名也言易道雖廣大而皆具于吾心天地之間即
 廣大之道也備即具也具于吾心静正之外无道矣
夫乾其静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
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
[011-43b]
 述曰易之廣大出於乾坤二卦乾坤各有動静于其
 四徳見之静體而動用静别而動交専謂専一直謂
 直遂翕謂合而氣之専者藏于此闢謂開而氣之直
 者出於此俞氏曰乾畫奇而實不變則其静也専變
 則其動也直直者坤之徳而乾合之坤畫偶而虚不
 變則其静也翕變則其動也闢闢乃乾之徳而坤合
 之是已
 彭山曰乾静専坤静翕譬如人之在家乾則端居於
[011-44a]
 内而坤則為之闔户乾動直坤動闢譬如人之出外
 乾則遂意直行而坤則為之闢户此皆乾為主而坤
 從之之義也大者自内而逹于外廣者自外而包乎
 内此皆以動而為用者言然必以静為之體静而動
 動而貞也盖逺之具於邇者程子所謂不専一則不能
 直遂不翕聚則不能𤼵散是也
 韓康伯曰乾統天首萬物為變化之元通乎形外者
 也坤則順以成陽功盡於已用止乎形者也故乾以
[011-44b]
 専直言乎其材坤以翕闢言乎其形對則乾為物始
 坤為物生散則始亦為生故總為生也
 蘓氏曰至剛之徳果至柔之徳深絶意于動専也不
 可復回直也歛之无餘翕也𤼵之必盡闢也
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隂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
配至徳
 述曰彭山曰天地本上文乾坤而言義時宜也隂陽
 進退隨時合宜言其明不息也故以配於日月易簡
[011-45a]
 聖人自然之善无所作為者也至徳謂天地之徳至
 極而无以加也此因廣大而推言之廣大該乎變通
 變通該乎隂陽之義隂陽之義該乎易簡之善易簡
 之善所以為廣大之本也善至于配至徳則易道盡
 矣故賛之曰易其至矣
 象㫖廣大配天地坤廣乾大也變通配四時虞翻曰
 變通趨時謂十二月消息盖乾坤之變也隂陽配日
 月者荀爽曰乾舍于離配日而居坤舍于坎配月而
[011-45b]
 居深居馮氏止以復臨明之湛子因曰隂陽交迭升
 降合日月往來代明恐與變通義複也
 蘇氏曰天地得其廣大四時得其變通日月得其隂
 陽之義至徳得其易簡之善明乾坤非専以為天地
 也
 項氏曰夫易廣矣大矣此一章之總目也逺而不禦
 即直與闢也静而正即専與翕也天地之間備矣即
 大生廣生也易之為道一與兩而已乾即一也静而
[011-46a]
 守一則其氣専而无不閉動而用一則其行直而无
 不開此乾所以為萬物之父坤即兩也兩閉者為翕
 言與乾俱閉也兩開者為闢言與乾俱開也此坤所
 以為萬物之母大者无不統也廣者无不承也自廣
 大而至易簡其言之序自博而趨約也易之所以廣
 大者以其能變通也所以變通者隂陽二物而已所
 以為隂陽者至易至簡也陽者一之而已豈非天下
 之至易乎隂者兩之而已豈非天下之至簡乎天地
[011-46b]
 之間至大者天地至變者四時至精者日月至善者
 至徳易之書具此四者豈不謂之備乎其占也无有
 逺邇幽深遂知來物此所謂不禦也其未占也寂然
 不動无思无為此所謂静而正也其形則静其徳則
 正静者坤之翕也正者乾之専也
 淮海曰易之廣大於逺不禦於邇静正天地之間无所
 不備見之而其所以廣大者則出於乾坤二卦専與
 翕所謂静正也直與闢所謂不禦也天地之間无所
[011-47a]
 不備即大生廣生也惟専而後直惟翕而後闢天地
 雖廣大其至徳則甚易簡矣人心之静正如乾之専
 如坤之翕則易簡之善是亦天地而已寂然不動則
 自専則自翕是所謂静正也
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徳而廣業也知崇
禮卑崇效天卑法地
 述曰紫溪曰易是易理非易書上章云生生之謂易
 是理也在天為天道在地為地道在人謂人道聖人
[011-47b]
 所以為富有之大業日新之盛徳者即此生生之理
 而已非謂用易以為徳業也質卿曰徳是上通乎神
 明者故曰崇不崇即不能首出庻物業是博及乎生
 民者故曰廣不廣即不能帡幪乎衆類徳之崇只在
 知上業之廣只在禮上
 註䟽知以崇為貴禮以卑為用知者通利萬物象天
 陽无不覆故以崇為貴也禮者卑敬於物象地柔而
 在下故以卑為用也極知之崇象天高而撫物備理
[011-48a]
 之用象地廣而載物也易道之大豈有出於其外者
 哉
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
 述曰天地易之門戶天地設位六爻上下升降而易
 行乎其中矣行乎其中者用崇徳廣業故也聖人知
 禮成於所性綿綿若存一崇一卑渾然天地設位之
 體自然觸處皆成道義徳之崇崇於此業之廣廣於
 此矣易之至在聖人身上於此全見
[011-48b]
 金賁亨曰知崇禮卑合内外之道者也變化者天地
 之用道義者知禮之𤼵故天地設位而易行成性存
 存而道義出成性存存叅前倚衡之見也
 薛敬軒曰成性即天地存存即設位道義之門即易
 行乎其中天之生生不已理之生生不已也
 知崇是知識要超邁禮卑是須切實處行若知不高
 則識見淺陋若履不切則所行不實知識高便是象
 天所行實是法地識見高於上所行實於下中間乃
[011-49a]
 生生而不窮故說易行乎其中自知禮之見諸人者
 為道自知禮之措諸用者為義有天地之道而後易
 行有知禮之門而後道義出三極之道一而二二而
 一者也
 知之所以知者本於乾之易知禮之所以能者本於
 坤之簡能易知如乾故知崇如天簡能如坤故禮卑
 如地禮即理也以禮言則有據約禮崇禮復禮此之
 謂也
[011-49b]
 質卿曰一物當前纔動念便如隂雲之障天知便不
 崇於徳分上便减却分數闕/事到手少不停當便如
 脚跟之不着地事便不成就禮條理也極細密極卑
 下如親親尊賢之等殺皆是禮所生何其稳當聖人
 禮之卑其卑如此
 聖人體易於身知窮萬物之原則乾之始萬物也禮
 循萬物之則踐而行之則坤之成萬物也有天地之
 位則有隂陽之變行乎其中人有此性則有知禮之
[011-50a]
 徳存乎其中但患人不能存之耳茍能存其所存則
 道義皆自是而出矣門言其出也道者義之體智之
 所知也義者道之用禮之所行也成性猶設位也有
 此位則謂之設位有此性則謂之成性即上文成之
 者性也至存存上一存字方言人為之功
 
 
 
[011-50b]
 
 
 
 
 
 
 
 讀易述卷十一
关于我们 | 收藏本站 | | 欢迎投稿 | 意见建议
Copyright ©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.
《国学大师》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
沪ICP备1500986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