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精选 | 二十四史 | 四库全书 | 汉语字典 | 汉语大词典 | 康熙字典 | 说文解字 | 成语词典 | 异体字字典 | 史部 | 子部 | 集部 | 诗部 | 儒部 | 易部 | 艺部 | 医部 | 丛部 | 道部 | 佛部
     搜作品集     搜编撰者      搜卷章节      影印古籍

首页|国学书库|影印古籍|诗词宝典|二十四史|汉语字典|汉语词典|部件查字|书法大师|甲骨文|历史人物|历史典故|年号|姓氏|民族|图书集成|印谱|丛书|中医中药|软件下载

译文|四库全书|全文检索|古籍书目|国学精选|成语词典|康熙字典|说文解字|字形演变|金 文|历史地名|历史事件|官职|知识|对联|石刻墓志|家谱|对联|历史地图|会员中心

首页 > 四库全书 > 讀易述 > 讀易述 卷八
[008-1a]
欽定四庫全書
 讀易述卷八     明 潘士藻 撰
萃䷬坤下/兑上
 劉濂曰萃聚也坤顺兊說上以說感下以順應又澤
 上於地物所萃聚故為萃
 趙汝楳曰土无二王尊无二上比唯一陽故九五為
 顯比之主萃之九五羣隂所萃也九四或貳之一則
 聚二則分故初之亂萃工之引三之嗟如以見下之
[008-1b]
 萃於上為難五之永貞上之涕洟以見上之萃其下
 為不易然諸爻皆得无咎者萃雖難而志不分也
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
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
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
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
 述曰孔疏萃聚也聚集之義也能招民聚物使物歸
 而聚也故名為萃壅隔不通无由得聚聚之為義其
[008-2a]
 道必通故亨王假有廟假至也天下崩離則民怨神
 怒雖欲享祀與无廟同王至大聚之時孝徳乃洽始
 可謂之有廟矣聚而无主不散則亂惟有大徳之人
 能𢎞正道乃得常通而利正故曰利見大人亨利貞
 大人為主聚道乃全以此而用大牲神明降福故曰
 用大牲吉聚道不全而用大牲神不福也民聚神祐
 何往不利故曰利有攸往
 萃聚也衆柔萃於陽剛此萃之得名也衆不易聚卦
[008-2b]
 徳内體坤順而行以和說九五剛中二以柔中應之
 故聚也聚於五也王註但順而說則邪妄之道也剛
 而違於中應則強亢之徳也何由得聚順說而以剛
 為主主剛而履中履中以應故得聚也王格有廟陸
 績曰王五廟上聚百物以祭其先於廟五親奉上也
 註所謂聚全乃得致其孝之享也利見大人亨大人
 體中正者也以正而聚聚道乃全若四之不正非所
 聚也故卦詞謂之利貞物聚可以備禮故用大牲吉
[008-3a]
 人聚可以集事故利有攸往皆歸重在五姚麟曰大
 牲必聚而後有聚則可以有所往乃萃之時當然豈
 徼福妄動哉若夫損之時用大牲剥之時有攸往則
 逆天命矣孔疏天之為徳剛不違中今順以說而以
 剛為主是順天命也動順天命可以享於神明无往
 不利凢物之所以得聚者由情同也情志若乖无由
 得聚蘇氏曰不期而聚者必至情也惟剛中則順說
 而得其所聚之正天地萬物之情在是矣徐幾曰天
[008-3b]
 地萬物高下散殊咸則見其情之通恒則見其情之
 乆萃則見其情之同不於其聚而觀之情之一者不
 可得而見之矣
 程𫝊羣生至衆也而可一其歸仰人心莫知其鄉也
 而能起其誠敬鬼神之不可度也而能致其來格古
 今萃合人心總攝衆志之道非一其至大莫過於宗
 廟故王者萃天下之道至於有廟則萃道之至也
 蘇氏曰用大牲者猶曰用大利禄云爾易曰何以聚
[008-4a]
 人曰財所聚者大則所用者不可小矣天之命我為
 是物主非以厚我也坐而享之則過矣故利有攸往
 順天命也劉牧曰人之來聚聚於貨食也人君聚而
 能散之謂仁散而能節之謂政且天道惡盈物又不
 可以終聚故聚而能散散而能節斯順天命也
 象㫖蘇氏曰萃未有不亨而其未見大人也則亨而
 不正者爭非其有也五能萃二四能萃初近四而无
 應則四萃三近五而无應則五萃上從我者納之不
[008-4b]
 從者付之其所欲從此大人也故曰利見大人亨聚
 以正也
 汝吉曰萃坤合兊母合少女情至篤不解者徳順以
 說為聚人至徳卦主隂廟象坤牛兊羊澤豕大牢象
 卦二陽而五尊王大人象張氏曰國之将興其君齋
 明衷正精潔惠和其徳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
 其人民神享而民徳民神无怨假廟用牲之謂也饗
 者鄉也鄉之然後能饗焉孝徳尊祖愛親守其所以
[008-5a]
 生者也孝在三徳之下三行之上徳有廣於孝而行
 莫尊焉潔爾牛羊以往蒸嘗或剥或亨或肆或将用
 大牲也神保是格神嗜飲食神其萃止皇尸載起非
 孝享而能然耶
 章氏曰坤兊皆隂故萃卦假有廟用大牲二爻利用
 禴象皆有取於祀典者隂幽之義也何必謂其互艮
 互巽而伏坎耶凢象義不原本卦皆妄也
 萃以兊坤成卦秋成則萬物畢聚故可以假有廟用
[008-5b]
 大牲合全卦用大牲吉二以坤中則利用禴用各有
 攸當也
象曰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
 述曰澤水之鍾也宜在地中今上於地乃萃盛之象
 水聚而不防則潰民聚而不戒備亂之所生即伏於
 此聖人有深慮故曰除戎器戒不虞除者修治以去
 敝惡也王註聚而无防則衆心生象㫖俞氏曰兊西
 方殺氣屬金故言戎器互巽工故除坤藏而不露故
[008-6a]
 言不虞兊為口故言戒
 趙汝楳曰兊為澤坤為地凡陂澤雖衆水所聚然其
 形勢高於平地為澤上於地之象水聚則决必有以
 防之水乃瀦人聚則亂必有以制之人乃定除修治
 也戎器兵械也不虞不慮度也萃聚之時宜謹慎防
 危故慮有所不及君子體水聚之義方國力富盛有
 申警軍實之資除治兵械以備不虞所以保其聚也
 抑之詩曰弓矢戎兵用戒不虞葢古人之常訓夾谷
[008-6b]
 衣裳之㑹也夫子具左右司馬以行卒却萊夷之兵
 戒不虞之謂乎
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
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
 述曰初六正應有孚其初心之誠然柔而不堅弱而
 不固有初而无終有有孚不終之象心懐疑貳則情
 意迷亂二隂為比萃不以禮乃亂乃萃矣亂者萃之
 反隂柔雜聚悲喜无常故有若號一握為笑之象言
[008-7a]
 笑號雜也此其志亂也居萃之初萃雖未成而上有
 正應勿恤隂類往應四陽因四萃五則可補過而无
 咎
 坤順之始有信者也未及於中誠信未定故不終也
 乃亂者退而亂於三隂之中乃萃者欲進而與四相
 萃其志惑亂不定是以有孚不終若四在上號召之
 三隂不正惡初之往合於四有一握為笑之象一握
 謂聚而為笑也萃聚之世上下相求以隂從陽動而
[008-7b]
 得正何恤小人之笑而不往哉自古不知堅守其節
 從應以動捨君子之正義畏小人之非笑相率陷於
 非義皆不知萃之道汝吉曰萃不自亂其志亂也堅
 其孚而往則志治矣卦惟二陽初應四二應五皆堅
 其孚以尊陽
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

 述曰六二正得臣位故正言事君之道初三二隂皆
[008-8a]
 巳萃於四已獨守中與五為應復在坤體志於靜退
 與衆異操不為茍就必待五引之而後從得其吉矣
 何咎之有五以陽居陽必須同徳之輔二以隂居隂
 正无自進之理引而後為萃萃之正也中徳有孚誠
 之謂也禴祭之簡薄者菲薄而祭不尚備物薦其誠
 而已孚乃利用禴謂有孚則可不用文飾專以至誠
 交於上也葢其中實者不假飾於外用禴之義也孚
 者萃之本也夏物未備惟以聲樂交于神明故夏祭
[008-8b]
 名禴
 象曰中未變也二居中得正雖與羣隂同處而中徳
 不為所變此所以引吉无咎也
 蘇氏曰隂之從陽以難進為吉六二得位而安其中
 不急於變志以從上者也故九五引之而後從引之
 而後從則其聚也固是以吉而无復有咎禴者禮之
 薄者也故用於既信之後上以利禄聚之下豈以利
 禄報之哉故上用大牲而下用禴以為有重於此者
[008-9a]
 矣
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
巽也
 述曰象㫖萃如者六三之本志嗟如上六不應故无
 攸利往往從四也四與五比陽為隂歸故得所萃而
 无咎但有小吝耳吝者不足之詞象曰上巽也三四
 五互體巽順不至相忤故往亦无咎俞氏曰孔子於
 此文明以互體示人王弼輩不取互體殆未深究耳
[008-9b]
 虞翻曰失正故无攸利動得位故往无咎動之四故
 上巽
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
 述曰象㫖九四近臣居多懼之地非其位而有聚物
 之權咎之所歸也以其體兊能部率三隂順而萃五
 故有大吉无咎之象朱義謂九四上比九五下比三
 隂故得所聚不然也夫萃人心者九五之尊而九四
 位不當也徳匪中正萃匪正道非大吉何能免於咎
[008-10a]
 哉
 九四无它辭而直謂大吉无咎者何顯戒之也夫萃
 之世弱趨於剛闇依於明四臣位也陽處之始以說
 以澤而接三隂民樂歸之者也若不專君惠吉非大
 者乎五得貴位惠未孚而民不趨萃道固鬱矣五志
 之未光由此也故九四必能大吉然後為无咎
 一說大指九五言謂陽剛中正𤼵用者大而大其吉
 也待大者吉而四之咎始可以无見四之時猶不免
[008-10b]
 於咎也
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
未光也
 述曰象㫖卦以二陽萃隂五萃之有位者也有位而
 得民之萃豈有咎哉吕仲木曰萃位非萃徳者不然
 陽剛中正不謂徳乎九四比羣隂在下以分其萃而
 五不得專故有匪孚者此必然之象朱義謂若有未
 信以疑辭明實象殆不然矣五志則何以未光以四
[008-11a]
 之分其萃而有匪孚者也俞氏曰比唯九五一陽天
 下皆知比於五故元永貞言於彖萃有二陽天下莫
 知所萃故元永貞言於五比天下之道與萃天下之
 道皆在此三者
 程𫝊以陽居尊有位矣得中正之道无過咎矣如是
 而有不信而未歸者當自反以修其徳所謂徳元永
 貞之道也元首也長也為君徳首出庶物君長羣生
 有尊大之義焉有主統之義焉而又恒永貞固則通
[008-11b]
 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思不服乃无咎匪孚而其悔亡也
 所謂悔志之未光心之未慊也
 彭山說萃聚徳之義也聚徳即所以立誠王假有廟
 言其精誠之聚者如此也九五陽剛中正其所萃者
 為大人之徳矣天下之所利見正用大牲利攸往之
 時故曰萃有位聚之貞也故得无咎匪孚非謂民心
 之不孚也以格廟孝享之義推之猶恐其誠之不至
 不免於悔勉之以元永貞而悔可亡矣葢大人之徳
[008-12a]
 以貞而萃茍有未萃則永貞而已至誠无息之道也
 此終彖利貞之意六四所謂大吉也
 乃亂乃萃不肯萃也萃如嗟如不能萃也志亂者謂
 其孚之不終也未光者謂其心之匪孚也中未變則
 孚有終而志已光矣
上六齎咨涕洟无咎 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
 述曰象㫖齎将也咨依虞翻陸希聲作資上變乾為
 玉為金資象也上以隂居外而下无正應齎資涕洟
[008-12b]
 而急萃於五故象以未安上明之
 王註處聚之時居於上極五非所乗内无應援處上
 獨立近逺无助危莫甚焉齎咨嗟嘆之辭也若能知
 危之至懼禍之深憂病之甚至於涕洟不敢自安亦
 衆所不害故得无咎也
 三上不應皆處卦極三失萃而嗟所謂庶婦覊臣靡
 室靡家者也以順體而比陽剛故决其往亦无咎即
 小吝非咎矣上六无位失萃而齎咨永嘆涕洟其漣
[008-13a]
 此孤臣孽子操心危慮患深者也以兊體象恱極而
 悲不得其萃憂戚如此故无咎當萃之時以萃為時
 用也
 項氏曰大抵萃聚之道陽以溥為貴隂以專為美四
 之志亂乃得无咎五中不變反為未光皆貴其溥也
 初六求四雖號无咎六二從五以引為吉皆美其專
 也
 項氏曰齎咨兊口之嘆也涕洟兑澤之流也上以无
[008-13b]
 應之故至於齎咨涕洟若可羞矣而聖人乃以為无
 咎者葢以當萃之時孤特无與雖在上位豈得自安
 故萃之六爻皆不嫌於求萃然則為上計奈何曰不
 安於上而萃於五五易上為晉則五光而上安矣故
 五曰未光上曰未安皆非决辭明有可變之理也九
 四位不當而受三隂之萃上六當位而无所萃此所
 謂受天命也然四必大吉而後无咎上雖未安而固
 无咎聖人之意深歟
[008-14a]
升䷭巽下/坤上
 趙汝楳曰巽由坤索坤母在上長女歸之於升為宜
 故卦名升卦以初得名隂陽之性合則配不合則忌
 柔欲升而剛當道其有不尼之者乎唯二應乎五而
 三從之是以在四為岐山在五為升階而上升之志
 得行至上則時位皆極
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
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
[008-14b]
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
 述曰升元亨自下升上有大通之道也用見大人勿
 恤南征吉謂升之時當見大徳之人宜適陽明之方
 若以隂之隂彌足其闇也故南征吉象㫖升之見大
 人不言利而言用何也俞氏曰利見者宜見之用見
 者将變動而有為則見之陸徳明曰本或作利見非
 也項氏玩辭萃與升皆剛中而應萃剛中在上其衆
 必聚升剛中在下其勢必升故萃以五為大人升以
[008-15a]
 二為大人南征吉巽東北之卦也又升則益南故謂
 之南征
 象㫖柔謂巽陸績曰柔本不能升故曰時按巽之升
 非以其附陽以其遇坤也其升有時故謂之時升耳
 其不言坤升者卦主巽且言其自下而升坤在上則
 无所於升而說卦但曰坤者地也本不可以方言俞
 氏并指坤為南方之卦殆亦不然矣
 柔升而元亨者卦下巽上順二剛中而五應之是初
[008-15b]
 柔内巽陽剛外遇坤母剛柔正合一氣相招以此而
 升故得大吉也趙汝楳曰初為升主位下而中隔二
 陽或憂其有所疑阻故言用見大人勿恤大人九二
 六五之所應者上得升階之主下與天下之賢同升
 諸公初與比近而用見之則勿憂恤君臣㑹合福慶
 大來其升必矣南征吉亦主巽言王註以柔之南麗
 乎大明或謂自巽進坤渉乎正南虞翻曰二之五成
 離故南征皆非也南征者由巽位而適乎坤也吉者
[008-16a]
 志行之謂也世道升於大猷主徳升於明聖故曰志
 行
 蘇氏曰彖曰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而六五為
 升階由此觀之非獨巽之上即坤亦坤之下援巽也
 巽之求坤坤之求巽皆㑹於南而往吉二者相求之
 謂也
 質卿曰升非難在於知時時非難在於用柔柔心之
 人從容和緩退藏之心常能勝其上人之心故能量
[008-16b]
 可而進不失其時此元亨之本也况又巽而順剛中
 而應其大亨无疑有慶也志行也皆元亨之實要皆
 以柔道得之仕進之途絶无利於用剛者
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徳積小以高大
 述曰汝中曰地中生木長而上升升之象也因其生
 理之自然而无容私焉之謂順木之生自毫末以至
 於尋丈人莫見其升之迹者以順積而致之耳此行
 逺自邇登高自卑之意順徳坤地之象積小以高大
[008-17a]
 巽木之象
 質卿曰君子知晉之道惟用於明徳則光昭之體自
 著知升之道惟用於順徳則高大之積必升易道存
 乎所用
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
 述曰初六為巽之主也巽二陽而居其下凡剛柔居
 下者勢必上進以柔之體處升之初得坤之援允矣
 其上升也吉孰大焉象㫖所以為升者在巽所以為
[008-17b]
 巽者在初故言允升徐進齋曰晉下三柔與五同志
 故六三言衆允而釋之以志上行升下一柔與四合
 志故初言允升而釋之以上合志朱義誤因九家初
 與二陽合志俱升五位之語非也上謂六四巽坤本
 合體雖同柔爻而稱合志
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
 述曰二三之剛聮比乗初之上而初柔巽剛剛亦順
 柔无相間阻故能聮比以升九二孚乃利用禴以剛
[008-18a]
 居中而獲上之象註疏與五為應往必見任體夫剛
 徳進不求寵閑邪存誠志在大業用心如此乃可薦
 其省約於神明矣下伸其悃上享其誠雖非其位得
 其道也故无咎此初能附之以升也彖詞用見大人
 勿恤有慶全重九二之孚其曰有喜者君臣道合剛
 柔交濟初喜於遂升五喜於得初之升獨二之喜也
 與哉
 象㫖用禴與萃二同六二求萃於上九二亦求升於
[008-18b]
 上也萃先无咎而後孚升先孚而後无咎所應剛柔
 之異也吕仲木曰主升之君而才弱當升之臣而質
 剛天下之所疑也孚而用禴質諸鬼神且不疑而况
 於人乎喜而後可知也當升之世以剛徳有為之臣
 輔柔順謙冲之主中誠相感虚實相應故曰孚也惟
 孚乃可盡其誠以大有為而盡去外飾之虚文楊廷
 秀所謂臣有所當然則遂事而不為專上有所重𤼵
 則衡命而不為悖皆用禴之義也
[008-19a]
九三升虚邑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
 述曰三之言升即初之柔升而至此三為陽所宅得
 位有應二既上應三亦同體剛正而巽以廣同升之
 途初於是進臨坤地前无難之者直達无礙有升虚
 邑之象坤象國邑坤體虚虚邑象二爻初用見大人
 此爻初之南征象曰无所疑也剛在上而不疑間乎
 柔柔順剛而无疑畏於剛此巽道之極也
 象㫖晁以道曰四邑為丘四丘為虚非室虚也馬云
[008-19b]
 丘虚得之葢易之言邑者多坤而坤未嘗以虚言邑
 自三升四故得言虚邑矣朱先生曰陽實隂虚
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
事也
 述曰四居下卦之上近君之地在升之時无可復升
 其體坤也其位柔也隂居柔位能止其所以順事乎
 上得臣道之正即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
 周之徳可謂至徳也已故為王用亨於岐山之象程
[008-20a]
 子曰止其分升其徳深得此爻之義夫順乃吉道而
 略无情繋夫固守正順事厥徳不回无所畔援歆羨
 者也此所以吉无咎亨即四之升也
 仲虎曰隨王用亨於西山本兊言此曰王用亨於岐
 山本坤言山皆在上卦取象
 王者升中祀天登高望秩於天下名山大川不偏祀
 一山也文王帥彼天常但修祀事于岐山是文王不
 敢有妄升也吉者得臣道之純无咎者无僭分之失
[008-20b]
 質卿曰易之道順之則吉逆之則凶君子順易道而
 進之於徳即為順徳用易道而行之於事即為順事
 一不順便乖所以天地聖人皆以順事
六五貞吉升階 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
 述曰五君位以陽居之宜也今柔處之然履得其中
 虚而能納委心剛徳秉志不二是謂貞固而得其吉
 為巽所由以升之階也若非六五貞吉則信賢不篤
 任賢不終二雖見援而上无迪知忱恂之主初安能
[008-21a]
 有所據而升哉階堂之陛人所由升者
 象㫖五貞於二而應之巽因以升故六五有階之道
 君臣一心賢才並進由是而致治故五大得志也荀
 爽曰隂正居中為陽作階今朱義謂五升而居尊位
 恐於彖𫝊不恊矣
上六㝠升利于不息之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
 述曰上六處升之極進而不息者也進而不息故雖
 冥猶升也升道本无已極故六四之順事臣道之貞
[008-21b]
 也其何息之有惟反用冥照緝熈此心不息於正則
 利矣不正則不利消之道也坤極則冥卦至上則消
 是以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葢非陽爻无陽明之
 徳所以消不富也郭雍曰不富无復増益也消息一
 理耳息則富消則不富
 象㫖豫上六冥豫道之渝升上六冥升道之貞豫上
 體震動因其動心而欲變其豫升上體坤順順其進
 心而欲移於貞序卦云升而不已必困故上六消而
[008-22a]
 不富也
 紀聞曰初允升言合志二言孚三言无所疑四言順
 事五言正六言不息之貞可見聖賢不求升於升而
 求升於已凡志之不合與有疑與不順不正不恒者
 皆不足以進徳不足以立位雖升非易之所謂升也
 九二爻項氏曰萃與升相反而孚乃利用禴皆在下
 卦之中爻何哉葢禴所以享上也六二求萃於上九
 二亦求升於上故其義相同然小有異者萃之六二
[008-22b]
 自下萃上上喜而引之固已吉而无咎矣而又於其
 時義當用大牲惟二之事五可以不用故以无咎之
 下别明此義也升之九二自下升上非上之所樂必
 如二五之孚有喜而无忌乃可用情於五而无咎也
 茍上下之間未能以情相與而強干之豈所謂巽而
 順乎故此句在无咎之上為本爻之主意也孚者五
 用情於二禴者二用情於五禴夏祭也即南征之義
 萃之六二坤之中爻也既濟之六二離之中爻也故
[008-23a]
 皆稱禴既濟九五爻辭正指六二言之
 上六爻按升之六爻下三爻皆方升之人上三爻皆
 受其升者凡陽之升皆非隂之所樂惟九二與六五
 以中相孚乃能不以外物相責望乃者難辭以九二
 之孚僅得无咎其難可知九三雖與上六正應然亦
 乗其虚空消盡之時而入之始无所疑使當其富貴
 之時能无疑乎惟初六一爻與六四合志而相允且
 不獨四也凡上三隂皆與之合故其升也上皆允之
[008-23b]
 所以在六爻之中獨為大吉由初視四其勢逺絶故
 如升山自下干上疑若不順然欲其誠意以感通之
 乃順以事上非干上也故有福而无咎此舜尚見帝
 之時也既已至四其勢平矣故二之升五止如升階
 二五相交而正故曰貞吉此堯遜舜之時也既已至
 五无所復升惟有黙升此道而已故曰冥升九三自
 已向申盈變為虚上六從申入亥虚變為冥此乾居
 西北之時也故曰貞自物言之消而息謂之不富自
[008-24a]
 道言之貞復為元坤之上六乾實居之何不利之有
 故曰利不息之貞
困䷮坎下/兑上
 彭山曰困剛揜也坎陽為二隂所揜蔽也以二體言
 坎以陽卦處兊隂之下故成乎困則坎中一陽受困
 之主也先儒兼取上六在二陽之上亦有剛揜之義
 而為困則兊以一隂在上豈能揜四五之二陽乎
 仲虎曰卦名困以剛為柔所困也爻論困義非特剛
[008-24b]
 困柔亦困矣困于株木困于石困于葛藟所困者槎
 枿之木纒繞之艸于石則又甚焉剛之因於飲食於
 金車於赤皆美物也六爻别而言之崇陽抑隂之
 意也
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
彖曰困剛揜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
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
 述曰坎險兌說處險而說困而亨也因亨困而能亨
[008-25a]
 必是履正之人虞翻曰處困无應宜靜故曰貞此指
 九二大人九五也大人能濟乎困然後得吉而无咎
 坎中陽實信象兌上口不掩有言象有言不信坎兊
 相睽也
 困剛揜也坎陽為二隂所掩成困之義剛見揜而不
 失中所以亨貞象㫖龍仁夫讀困而不失其所絶句
 亨自為句屯蹇皆以坎為險而皆在外困坎在内欲
 動如屯止為蹇不可得矣唯說而順受則不失其所
[008-25b]
 而亨趙汝楳曰其唯君子乎以貞故也不撓而折於
 困不躁而重其困斯剛中之為善處以其徳藴於中
 則曰君子以其徳位兼盛則曰大人九二剛中不困
 於險所以為貞九五剛中得位所以為大人若正而
 不大未能濟困處困能濟濟乃得吉故曰大人吉以
 剛中也剛中之徳不言而信所以能通困修徳之卦
 也尚口乃窮无可通之理矣王註處困而言不見信
 之時也非行言之時而欲用言以免必窮者也其吉
[008-26a]
 在於貞大人口何為乎荀爽曰兌口為有言失中為
 不信動而乗陽故曰尚口乃窮也
象曰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
 述曰澤必資水以利萬物水在澤下是水漏於下而
 澤枯矣何以資物故為困體坎陷以致命體兌說以
 遂志致命猶言至於命也遂志直遂其志只是不失
 其所質卿曰致命遂志舎此則苟道命者天所付授
 於我之全理即我之所以藴之而為志者也命不致
[008-26b]
 志如之何其能遂致如致齋三日之致保全恭敬遑
 遑然惟恐殞越之則外面之艱難險阻一任其天之
 自定而我不知焉志不期遂而自遂是處困之大法
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嵗不覿 象曰入于幽
谷幽不明也
 述曰處困之時隂爻失位最居窮下沉滯卑困居無
 所安若臀之困于株木也人之體行則趾為下坐則
 臀為下初六困而不行此坐困之象也既不獲安其
[008-27a]
 居宜回心向眀則近亨坎谷流下動則轉之幽暗是
 愈逺所亨故曰入於幽谷三嵗數之成也乆也求亨
 而入幽暗之所雖乆无所覩矣
 程傳隂柔之人非能安其所遇既不免於困則益冐
 險妄動入於深暗幽谷深暗之所也方益入於困无
 自出之勢故至於三嵗不覿王註有應在四而二隔
 之居則困株進不獲拯故曰入於幽谷困之為道不
 過數嵗者也以困而藏困解乃出故曰三嵗不覿
[008-27b]
 象㫖干寳曰兌為孔穴坎為隠伏隠伏在下而漏孔
 穴臀之象也臀奚為困於株木四互巽為木木中曰
 株四互巽之中也四欲拯初而初入幽谷坎為陷為
 溝瀆為隠伏有入幽谷之象也三嵗不覿自初至四
 歴三爻故以為數焉言乆而不能自拔以出於困而
 上覿四之正應也
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象曰
困於酒食中有慶也
[008-28a]
 述曰彭山曰困于酒食與需於酒食義同謂當以飲
 食俟時而不可強求其通也葢困之可為者惟致命
 而已若其通則豈人力所能為哉九二方在困中而
 剛中之徳能安俟其至者故有此象
 坎為酒兌為食二處坎中而應兌之中酒食象酒以
 養陽食以養隂生人之常曷言困也九二為隂柔所
 揜時雖困矣而日用飲食不失其所曰困於酒食心
 亨之象也朱紱命服恩澤象心亨之人福禄自臻以
[008-28b]
 其在困故曰方來當困之時在利用亨祀亨祀之道
 七日戒三日齋精白一心以通神眀不敢輕動若征
 行則非其時故凶謂不以酒食俟時急於求通則祗
 甚其困凶斷至矣然九二剛中之徳非妄行者故得
 无咎也
 王註居險之時處得其中體夫剛徳而用中履謙應
 不在一心无所私夫謙以待物物之所歸剛以處險
 難之所濟履中則不失其宜无應則心无私恃以斯
[008-29a]
 處困亨莫大焉故有困于酒食朱紱方來之象
 程傳亨祀以至誠通神明也在困之時利用至誠如
 亨祀然其徳既誠自能感通於上自昔賢哲困於幽
 逺而徳卒升聞道卒為用者唯自守至誠而已若不
 至誠安處以俟命往而求之則犯難得凶
 章氏曰需於酒食自養以需時也困於酒食困而不
 失其所自養也征凶與困于酒食相反象曰困于酒
 食中有慶也二有中徳所謂困而不失其所者慶君
[008-29b]
 臣慶㑹之慶二雖以五不應而困然五為同徳時方
 在困相求之切所必至者故有朱紱方來之慶
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 象曰
據于蒺藜乗剛也入于其宫不見其妻不祥也
 述曰困之為卦初既以柔揜剛矣六三隂柔不中不
 正自恃其險以揜九二之剛剛非所困而困焉如石
 之堅不可轉移益自困耳困于石也蒺藜刺不可據
 之物三以不善之徳居九二剛中之上其不安猶藉
[008-30a]
 刺據於蒺藜也宫其居所安也妻所安之主也危困
 已甚而欲安其居則失其所安矣此失位无應之象
 无應而入安得配偶不祥莫大焉祥善也吉也必有
 凶也
 象㫖隂柔不中正承乗皆剛而无應與之象兌為剛
 鹵亦有石象謂四也荀九家易坎為蒺藜謂二也三
 内體固言宫上兌女三坎男之妻三夫位而才柔雖
 有離目然妻在離之外二柔不相應則隔絶而不見
[008-30b]
 朱先生以妻為六恐不然也
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
也雖不當位有與也
 述曰受困者二也二方掩於上下兩隂之中至四甫
 出坎險幸困有説通之機故曰來已交說體不能遽
 通故來徐徐而未以說言葢處困之時陽剛難於自
 拔如此金車象大臣任載之重金剛物車載物四之
 志欲下得九二同徳之助以其來徐徐而未即來四
[008-31a]
 方困於无與也雖居高位而志不克舒徐不克遂困
 於金車之象所以為吝有終終之必來而困可亨也
 諸家以爻言來者内辭故皆以四下就初為來似為
 援初之險而𤼵則所謂有終有與者又何干於四也
 况初六方困株木入幽谷何足為九四之與而九四
 當困時顧欲藉之有終耶故知來徐徐主二之來也
 象曰志在下者四在上位其志則下求二以為援助
 四以二為與猶大蹇朋來以三為朋皆陽也凡陽之
[008-31b]
 困于隂者力不足以勝而又无與有與則非困矣故
 困之道必求其與志在下雖來徐徐必來也九四雖
 不當位而有剛徳之與終能就五以成亨困之功也
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
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
 述曰彭山曰受困者九二也九五所謂大人吉者而
 言劓刖則本二剛為上下兩隂所掩之象五以剛徳
 居尊位以濟天下之困須二為助而二遭困若此五
[008-32a]
 上則不能引氣下則不能有行曰劓刖也志能有得
 乎曰困於赤紱五之困於无助也赤紱臣下之服赤
 紱朱紱不必分别總為命服自九二在困中而必為
 九五所用則曰朱紱方來自九五推本九二之方困
 而已不得通則曰困於赤紱五說體也二困則五志
 不得何能有說五剛中而正終能合九二之中以來
 徐徐未可遽合乃徐有說也有說則情通志投歡欣
 交通而困亨矣利用祭祀者言五感說之道必須盡
[008-32b]
 其至誠如祭祀之通神明則天下並受其福也
 五居尊二不應已困无由濟故曰困于赤紱兩剛不
 相應而在困特同徳相求五以說感二将必來而合
 故象曰乃徐有說朱氏曰五居中而正動以直行中
 則思慮精審直則其行不撓如是則君臣相說之志
 乆而必通豈能間之故曰乃徐有說以中直也
 程傳祭祀之事必致其誠敬而後受福人君在困時
 宜念天下之困求天下之賢若祭祀然致其誠敬則
[008-33a]
 能得天下之賢濟天下之困故曰受福也二之享祀
 人臣竭誠事上之象五用祭祀人君致敬御下之象
 處困之道惟陽剛者能亨隂柔觀其所附而已初三
 附於坎陷故皆入困上附於說則可動矣陽剛則无
 所動心而俟黨與之至故二四皆言來而五言徐說
 也乃徐有說當困時不可求亟通也
 剛爻困於酒食无咎困於金車有終困於赤紱有說
 陽剛受困皆非自取困而亨也柔爻則困於株木者
[008-33b]
 不覿困於石者不見困于葛藟者僅許其有悔征吉
 所謂有悔者取其悔掩剛之過也
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
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
 述曰象㫖虞翻曰巽為草莾稱葛藟謂三也五居互
 巽之上既高而不安上在五上則愈危故蒙上文而
 不復出困字止稱臲卼也三柔而牽已五剛而難乗
 曰者兊為口舌故自訟也蘇氏曰上六困之極而不
[008-34a]
 能去則謀全之過也曰不可動動且有悔而不知其
 不動乃所以有悔也上无揜我者則吉莫如征也
 爻至此有變通之義隂柔能悔而不能决疑動得悔
 而不翻然變動終有悔矣故勉之以征吉象曰困于
 葛藟未當也隂柔疑慮之過也居至困之地正謀通
 之時而柔懦不斷葛藟滋蔓處於臲卼而不能去斯
 非謀而未當乎惟能斷然曰動悔有悔悔不可再一
 脫其纒繞之非而去之則吉矣
[008-34b]
 陸希聲曰君子之窮動則生悔天地之道困極必通
 不可以動而輙悔遂窮不思變知将有悔思變而行
 困窮而通理當獲吉所謂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知
 吉而行故曰吉行行而獲吉故曰變乃通也趙氏曰
 物无終困之理乆則必亨未可行而躁動則激而益
 其困時可行而不動亦終於困而不得伸矣
 上之一爻有處一卦之上者有處一卦之外者處上
 則為尊高之極乾之上九是也處外則為吉凶之輕
[008-35a]
 困之上六是也諸卦繫祭祀之詞者四渙萃之義大
 矣隨之上六誠之極也困之九五如之其九二中實
 有積誠之象焉觀之盥損之簋既濟之禴雖非為祭
 而吉然得之亦吉觀以敬損以儉既濟以中虚虚誠
 也
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君子窮不
 易徳困不變常屈伸卷舒由諸道也讀困卦者至矣
 夫
[008-35b]
 九二爻項氏曰九二在下未得行道以酒食而自娱
 此所謂困也朱紱方來君道将應此所謂亨也利用
 亨祀誠以感神忠以達上此所謂貞大人吉也循此
 而行萬一不利雖凶亦无可咎此所謂无咎也九二
 成卦之主故爻辭與卦辭相通
 六三爻按下三爻初六在坎之下故為入於幽谷即
 坎之初爻入於坎窞也九二在坎之中故為困於酒
 食即需之九五需於酒食也六三在坎之上進則困
[008-36a]
 于九四之石退則據於九二之蒺藜動而入巽則為
 大過之棺槨不復與上相見三者无一可居此即坎
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也
 九四爻楊氏謂應不在初六而在九二以類相從九
 二徐徐而來隔於六三之閡其前如金車之堅而不
 可却然陽進而不止隂止而不進吝於始必通於終
 四之志在於二二雖不當初之位當困之世君子類
 茍同矣應不在近志茍通矣來不在速期於終不為
[008-36b]
 小人所掩而已
 九五爻項氏曰困上加劓刖二字指九二也二方掩
 於二隂之中上為三所劓下為初所刖故曰劓刖五
 有賢臣而未得其用故曰困於赤紱言臣道未應也
 乃徐有說猶九四之徐徐而有終也初在卦之始以
 得上卦為有終二在坎之中以得兊為有說二稱享
 祀享主天祀主人下自中而進上也五稱祭祀祭祀
 而祀天人言上下皆受其福也二五本非正應特以
[008-37a]
 中相得故二之象曰中有慶也五之象曰以中直也
 以紱言者程子謂主於行葢困塞之時以得行為亨
 故六爻多以行取義初言臀二五言蔽膝四言車皆
 行具也色之赤黄者為朱朱君紱也赤臣紱也二五
 无應而以中相應故以君臣言之至三上无應則直
 謂之不見其妻云志皆謂所應四志在初而未得故
 來徐徐五志在二而未得故乃徐有說
 上六爻項氏曰六三非其所當牽而牽之故為困於
[008-37b]
 葛藟九五非所當乗而乗之故為困於臲卼此小象
 所謂未當也所處如此徒用兊口禦人以動而生悔
 為辭不肯决然捨去則又可悔之甚也此彖所謂尚
 口乃窮也若能斷葛藟而不牽辭臲卼而不居行而
 去之吉孰加焉上六徒動而不去則成訟故自謂動
 悔若去而之初則為漸之吉志在必行而不在徒動
 故曰吉行也
井䷯巽下/坎上
[008-38a]
 鄧伯羔曰坎上巽下坎水巽入巽乎水而上水井也
 謂木上有水可謂風上有水亦可木與風總是巽總
 是入耳入者何物缾也罋也皆陶器非木器也
 謝枋得曰困井相表裏困為塞井為通困澤中无水
 井木上有水困有未濟井有既濟也
 孔疏井者物象之名也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謂
 之為井此卦明君子修徳養民有常不變終始无改
 養物不窮莫過乎井故以修徳之卦取譬名之井焉
[008-38b]
井改邑不改井无喪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
其瓶凶
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
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
 述曰張希獻曰邑居其所而能聚可改而就井井居
 其所而有常不可改而就邑自古國邑之建必先視
 其泉之所在是以公劉創京於豳之初相其隂陽觀
 其流泉先卜其井泉之便而後居之邑雖遷移井體
[008-39a]
 无改井以不變為徳也惟井之不變故終日引汲未
 嘗言損終日泉注未嘗言益无喪无得也汲者往而
 來者汲不撓不汨潔淨之體自如井井也彖傳但言
 其體而用已該矣汔幾也至謂至井而及泉也繘汲
 水之綆亦未繘井謂繘在井而未収也程傳井道以
 濟用為功水出乃為用未出則何功也瓶所以上水
 而致用也羸敗其瓶則不為用矣是以凶也隂中有
 陽故為泉出於井之象統觀全卦有井字之象細分
[008-39b]
 三竒三耦有井井之象繘井有巽入之象羸瓶有坎
 險之象
 象㫖周禮四井為邑春秋井田記曰同井而市交易
 而退是邑有改象以井困倒體明之巽為邑升下卦
 无妄互體見之向在上之兊今改為巽邑然在上在
 下皆此坎爾是井不改也即井為革者浚其泉而已
 所謂我固有之也六三往上九四來下則坎水在上
 六四來下九三往上則坎水在下故曰往來井井
[008-40a]
 周宴曰坎體在上常盈而不竭巽體在下巽水而上
 出是巽乎水而上水也巽乎水而上水則其出有源
 其用无窮故曰井養而不窮巽取本義不取木義章
 氏曰改邑不改井以剛中也剛中指九五即泉出於
 中之象困反為井坎位下今位乎上在上在下不同
 而中爻陽剛不動是邑改而井不改也故曰乃以剛
 中王註以剛處中故能定居其所而不變也彭山曰
 二之徳雖亦剛中但无喪无得往來井井則九五成
[008-40b]
 功之事也二尚未能有此未有功也汔至亦未繘井
 則人未獲其井養之利故未有功也巽以入井值坎
 之險則并其瓶而羸之凶也
 仲虎曰澤无水為困命也澤雖无水而井則有水性
 也知困之義則知安命知井之義則知盡性易性命
 之書而言之明且切者莫困井二卦若也改邑不改
 井井之體也性靜而定也无喪无得往來井井井之
 用也性動亦定也汔至未繘井而羸其瓶人之於性
[008-41a]
 知之行有未盡者其猶是乎
 蔡汝柟曰剛中養徳有定體也未有功且凶臨事不
 善用也所用一非所養併其所養敗於此矣故戒懼
 之學不可以不密
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
 述曰木上有水即巽乎水而上水之象所以為井井
 養而不窮君子體之以勞來其民而勸勉輔相以相
 生之道周宴曰勞民者以君養民勸相者使民相養
[008-41b]
 則所以為養者无窮矣汝中曰此即同井相助相交
 之義所謂五家相保五比相愛五閭相葬五族相求
 五黨相賙五州相賔是也巽在下井水浚深而上出
 入于深而達於上故取木上有水之象非謂木器承
 水而上之汲水之象也
 王介甫曰荀子曰不足者天下之公患也茍知勞民
 勸相之道而以不足為患者未之有也
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
[008-42a]
无禽時舎也
 述曰象㫖此隂居下而无應之象干寳曰體本土爻
 舊井在下未浚不能汲而日新是以為舊井也坎失
 前禽故无禽長寧周氏謂井旁餘瀝禽來飲食者禽
 无飲井其言是矣不食者逺於兊口其始无人其終
 无禽則所以為井者亡矣故時皆舎之謂時舎者明
 非初罪時止在此耳程先生作上讀與乾時舎義異
 是矣三渫而四甃非他井也井亦未嘗變變者時耳
[008-42b]
 王註最在井底上又无應沉滯滓穢故曰井泥不食
 也井泥而不可食則是乆井不見渫治者也乆井不
 見渫治禽所不嚮而况人乎一時所舎也井者不變
 之物居徳之地而處窮下物无取也
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象曰井谷射鮒无與也
 述曰程傳二雖陽剛之才而居下上无應而比於初
 不上而下之象也井之道上行者也澗谷之水則旁
 出而就下也居井而就下失井之道乃井而如谷也
[008-43a]
 井上出則養人而濟物今乃下就汚泥注於鮒而已
 如水之在甕本可為用而甕破敝不足以上水而反
 漏乎水也象曰无與也若上有與之者則汲引而上
 成井之功矣
 象㫖无應於上而下比之象井二自謂谷鮒皆指初
 谷說文泉出通川之稱鄭𤣥曰艮為山山下有井必
 因谷水所生是也鮒魚隂蟲巽為魚初處井下體又
 隂爻鮒之象也初在隂為泥二陽爻剛土在井甕象
[008-43b]
 也井底周圍障土儲水如甕然鄭云停器也說文謂
 汲瓶非敝漏者九二剛畫象水實甕中初偶象甕之
 敝舊下漏又互兊為毁折二也
 石介曰喻中人之性不能應上從師友之訓而反習
 於下自敗其材器之象
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象
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
 述曰九三居得其正巽入之功已畢故渫然在下之
[008-44a]
 上不得其中非井邑所㑹之地也有不食之象上與
 之有應故為之心惻上比於五其力可以汲三故可
 用汲五在坎中自三至五為互離故為求王明五居
 井之上有出水之才焉水渫有必出之理王明則汲
 之理以及物故為並受其福項氏曰上六之心惻非
 為私應也行者皆惻吾安得不惻此以明好賢之公
 心也九三求王明非為三也将使上下並受其福此
 以明慕君之本心也爻言心惻象言行惻辟竒寳横
[008-44b]
 道而不收則行道之人皆歎息之矣况在上而為之
 應者能不動心乎故象以行言之所以深明其當然
 也
 陽剛水象渫者去夫初之泥也以陽居陽履得其位
 得井之義也當井之義而不見食功未濟物物思其
 仁故為我心惻不下注而應上故可用汲也王者明
 其徳在上則見昭明既嘉其行又欽其用故曰王明
 並受其福
[008-45a]
 紀聞曰泉美陽剛二三俱陽剛也功貴及物二三俱
 不能及物也三則惻之又從而期望之終於及物焉
 二則不足之意見於二象若有終不能及物者何也
 謂之无與盖深側之矣
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
 述曰子夏傳云甃亦治也以塼壘井修井之壊謂之
 為甃四坎體在所當修修則坎不為險四近五陽剛
 為井之郛郭亦有甃井象離下卦而上有改舊為新
[008-45b]
 之象四位不當中未能施其井養之利然居得其正
 可以修井之壊補過者也荀爽曰坎性下降嫌於從
 三能自修正以甃輔五故无咎也
 井甃者甃而修之也井而甃矣則舊井完而新矣六
 四柔得其正近承九五之君巽木上水之始能甃而
 治之修而潔之則无汚壊之咎无汚濁不食之患而
 将有汲引上出之功矣
 呂仲木曰威儀一改則身危紀綱一亂則國亡矣君
[008-46a]
 子常井井乎其有條也故无咎者善補過也
九五井冽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
 述曰冽清潔也水清而潔則寒故曰寒泉泉動於下
 者也九五之寒泉即九二之所出也三渫之四甃之
 皆修徳以待汲九五剛健中正而居尊位是王明在
 上井冽寒泉乃得汲而為人食所謂並受其福者孔
 疏以言剛正之主不納非賢必須行潔才高而後乃
 用象曰以中正也者若非居中得正則任用非賢不
[008-46b]
 能待寒泉而後乃食也必言寒泉者清而冷者水之
 本性遇物然後濁而温故言寒泉以表潔也
 象㫖五變坤作坎故冽剛居剛故潔坎正北方之卦
 為寒泉居兊口之上食象也寒泉之食何以中正吕
 仲木曰居徳而不中正則貴戚有優渥之耗疎逺无
 沾濡之益是斜口井也惟中正則四方皆被其澤詩
 云池之竭矣不云自中是也
 井以陽為泉者水固天之一陽所生也井至五初泥
[008-47a]
 已浚二漏已修井道全矣所謂井養而不窮者正在
 此爻寒者水之性冽潔也三之渫潔之也渫之可食
 矣至五位在上中正而後井冽之寒泉迺為人食井
 食而一邑之人被澤矣
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
 述曰劉濂曰井道成矣收者收繘收瓶汲之終也勿
 幕者坎口不掩公其利也有孚者井中實為孚有常
 而不變源源而不窮也象曰元吉在上井道貴上也
[008-47b]
 上則水出乎井澤濟乎物成井養不窮之功故曰大
 成
 王註處井上極水已出井井功大成在此爻矣故井
 收也項氏曰上六當井口之成勿幕足矣又曰有孚
 元吉者何也上推賢揚善出於惻怛之誠心則井渫
 見汲而天下並受其福矣在上者必如是而後為大
 成故曰元吉在上大成也上六之有孚即九三之心
 惻也人之相與茍非中心惻怛何以見其有孚外雖
[008-48a]
 相與而中无惻怛之念者多矣此上六必有孚而後
 元吉也
 初六爻楊氏曰初六在一井之底居於下者也宜其
 泥之不澄也處幽隂之極安於舊者也宜其泉之不
 新也井之可飲可食以潔清也今既泥而不潔舊而
 不清衆禽且无一食之者而况人乎人之棄而不食
 時之舎而不用将誰尤乎養人者必自養用世者必
 可用觀井泥不食可自喻矣
[008-48b]
 九二爻項氏曰初與二爻辭皆具兩象初在最下而
 上无應既如井中之泥水而人不食然泥猶有禽也
 又如舊井之无水而禽不居則併禽无之矣故象曰
 下曰時舍二亦在下之中而上无應既如井旁泉穴
 止能下注泥中之鮒又如敝甕不能載水以上出故
 象以无與解之明二爻皆无應但初无水二有水為
 異爾水屬陽故卦内陽爻皆為水隂爻皆不為水谷
 者井中之泉穴已離於泥而未至於渫者也渫且不
[008-49a]
 食而况於谷乎况於井泥乎三爻皆在下故也初之
 禽即二之鮒也常處泥中得水則活故舊井无之
革䷰離下/兑上
 汝吉曰革變革也卦於睽體同而位易上火下澤性
 睽焉已也澤上火下水決則火滅火然則水竭相息
 矣二女同居志睽焉已也少上中下倫序有乖且成
 仇隙故不曰不同行而曰不相得則凶悔吝乗之革
 也
[008-49b]
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
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
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
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
矣哉
 述曰王註夫民可與習常難與適變可與樂成難與
 慮始故革之為道即日不孚已日乃孚也孚然後乃
 得元亨利貞悔亡也已日而不孚革不當也悔吝之
[008-50a]
 所生生乎變動者也革而當其悔乃亡
 離為日已日乃孚盡離三爻也革言三就言有孚悔
 亡又言有孚然後改命吉非事已而後孚也葢革道
 在審之未革之先離三爻皆慎重義也
 王註凢不合然後乃變生變之所生生於不合者也
 故取不合之象以為革卦澤水在上離火在下炎上
 之勢重則水為火所息革以火息水為義也二女同
 居而有水火之性近而不相得也所以為革已日乃
[008-50b]
 孚革而信之也夫所以得革而信之者文明以說也
 内離文明慮變已熟研幾已精外兊和說比時順物
 宜民安俗能本文明之徳而行以說道人情堙鬱而
 解釋之政事盭戾而振起之窮則變變則通大亨也
 更革非常之事變通之際易於失正今觀二柔五剛
 得中且正非以正乎為革而大亨以正可謂當矣革
 而當當天心當民望當時物也其悔乃亡信在事前
 也張氏曰致其孚者在已日之前驗其孚者在已日
[008-51a]
 之後天下之事茍不至於如水火如二女聖人豈得
 已而不已乎章氏曰離屬夏兊屬秋夏革為秋離兊
 者一嵗中之革天地之革四時所以成也順天應人
 革之大者湯武革命時不得已耳革塗炭而袵席之
 革暴虐而寵綏之斯乃天之歸民之戴湯武不得不
 順而湯武革命之君也然皆順天應人唯其時而已
 天地之變運祚之移不過一革而已故賛其大
 鄧伯羔曰湯武革命時不得已耳孔子賛易順乎天
[008-51b]
 而應乎人是言革有此義非言湯武能盡易也
 汝吉曰天下之革莫大於時變亦莫信於時變故革
 必其孚天地之道浸无亟疾革者故孚必已日天地
 雨暘燠寒以時敘而萬物從之一不當沴已故革不
 過物必當物易下經卦元亨利貞四徳具唯革重革
 也明革以天耳且一時一息之變化皆革也言天地
 革盡造化之消息矣一人一事之廢興皆革也言湯
 武革命盡人事之汙隆矣故易无不體也
[008-52a]
 劉牧曰革者謂炎水以熱物也火之炎水必漸至於
 湯湯必漸至於熱其可速乎熱徹于中物乃熟信徹
 於中民始行故即日不孚已日乃孚也
 漢上朱氏曰先儒已日作已事之已當讀戊巳之巳
 十日至庚而庚更革也自庚至已十日浹矣已者浹
 日也湯之伐桀猶曰舎我穡事而割正夏故革即日
 不孚浹日乃孚乃難辭也
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
[008-52b]
 述曰革為變更虎變豹變亦取變義兊為澤離為火
 澤中有火所謂澤有陽熖所謂隂火潜然皆水火不
 時之變故為革象紀聞曰澤以瀦水今乃有火革之
 大者也夫水火相息乃成四時寒暑之變中有數存
 焉厯所以步其數也天運不齊而厯乃定法天无時
 不動欲以一定之厯步之乆而必差則治以求合虞
 翻曰天地革而四時成故君子以治厯明時也吳氏
 曰厯謂日月五緯之躔次時謂春秋冬夏之代序推
[008-53a]
 日月而後可定四時故治厯所以明時季季辨曰晝
 夜者一日之革晦望者一月之革分至者一嵗之革
 厯元者无窮之革厯貴乎革者三辰有差厯亦萬變
 也
 張氏曰夫厯數者先王以憲生殺之期而召信事之
 節也使萬國之民不失其業者也履端於始序則不
 愆舉正於中民則不惑歸餘於終事則不悖
初九鞏用黄牛之革 象曰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
[008-53b]
 述曰象㫖初體離明以陽居下而无應故象如此離
 為牛黄謂二也離之二曰黄離有中順之徳而初附
 之初葢以得所附而利者故象以鞏用黄牛之革彭
 山曰黄牛之革亦以變革言非謂皮也六二文明之
 主柔順中正順其時之當革者也離初炎上而麗乎
 二鞏用二之中順不敢用剛而妄動也初剛能固守
 故言鞏
 象曰不可以有為者有為謂適時之變有所云為也
[008-54a]
 鞏用黄牛初剛在下不中離始體躁不順宜堅附二
 以從其革不可以有為也
 仲虎曰易道尚變故賁之爻有不賁者存損之爻有
 不損者在而革亦不專言革也反其義為黄牛之革
 鞏而固之戒其輕也遯六二執用黄牛之革六柔順
 二中正順之道所固有也革初九鞏用黄牛之革離
 性上而剛不中中順之道所不足也下无位上无應
 不可有為惟可固守中順之道而已
[008-54b]
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

 述曰以六居二柔順而中正又文明之主中正則无
 偏蔽文明則盡事理處革之至善者也而必已日然
 後革之日離象離日方中葢未已也故未可遽革六
 二中順之道如此以正應在上不敢自專而征行從
 五則吉而无咎王註二五雖有澤火之異同處厥中
 隂陽相應往必合志不憂咎也
[008-55a]
 玩已日乃革之云若有所待而又云征吉无咎象曰
 行有嘉也不輕許其變動而惟征行始有可嘉之功
 徐氏曰凡卦中言嘉者皆二與五應如隨之孚於嘉
 遯之嘉遯是也
 象㫖彖言已日乃孚爻言已日乃革之何也卦以六
 二為主文明之賢而上應剛中之君待上之革而從
 之俞氏指侯國以别於王朝是也
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
[008-55b]
之矣
 述曰彭山曰革道所利在貞柔道也六二之中正乃
 謂貞故六二之征為吉九三以陽居陽爻位雖正非
 革所利之貞而在澤火之際革之時也謂時其革而
 用剛以往凶矣貞固居此危厲之道也三與初兩陽
 同附於六二者而三居其上過剛不中故言征則凶
 貞則厲正當以二之中順為主耳革言當革之言自
 初厯二以至於三革言三就審慎之至也有孚謂與
[008-56a]
 二合徳而足以為人所信也葢三雖過剛所當戒然
 已盡離明之體則可以好謀而成至於革言三就其
 有孚必矣
 革至三而言就未即變改故曰言彖革而當全在於
 此離為言明夷見之言揚火也初鞏用黄牛不言革
 二已日乃革不輕革九三以征為戒而貞於二以為
 革當革之言至是三就象曰又何之矣言可革也彖
 言已日乃孚主離言離至三爻盡離日矣上卦兊體
[008-56b]
 水性皆從革者也
 周宴曰居下之上水火相息而三當其㑹故征則凶
 貞則厲也然時當革也固不可以不革又不可以易
 而革必革言三就然後有孚可革也
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
 述曰上體皆以所革者言九四兊初說體離下而上
 當革之時剛柔不偏又革之用雖无應宜有悔而悔
 可亡矣則革而當也有孚下孚二上孚五也陽剛中
[008-57a]
 實上下交信孚於未革之先以之改命乃可獲吉改
 命者改為也謂革之也以革言三就者更改為命上
 安而下從吉之道也程子曰四非中正而為革之至
 善何也曰惟其處柔也故剛而不過近而不偪順承
 九五之君乃中正之人也
 象㫖有孚改命虞翻曰互巽為命四動互坎改巽故
 改命吉亦離改為兊之象将革而謀謂之言革而行
 之謂之命三議革而後孚四有孚而後改淺深之序
[008-57b]
 也四當二女同居之際其志本不相得且位比於五
 有逼上之嫌而當改革之㑹尤難遽行天下有改革
 極妥當而君不免於疑民或以駭未孚故也豈得為
 善故革而當悔可亡矣且忠悃結於君誠愛諒於民
 有孚如是則改命吉象曰信志謂上下皆信其志也
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
 述曰大人以九五言謂有陽剛中正之徳而居尊位
 也虎大人之象虎伏百獸大物也剛物也九五為革
[008-58a]
 之主以大人之徳革天下之事无不當也无不時也
 二應於五離之文明自内而見於外故為虎變文炳
 之象變者革之成也占所以謀革未占而衆皆信之
 大人盛徳天人集命動成變化天下孰不快覩而服
 從之哉
 虎變就大人身上出體剛則有道徳之威用中則得
 神化之宜自然明著動變四海從風而靡未占有孚
 言其誠也真誠素結葢有為之本矣此所以為大人
[008-58b]
 之革也
 劉牧曰三以革言三就命令已申四以改命信志物
 盡從化至五則大亨以正不假占而有孚也
 敬仲曰未占有孚信在事先此非權術而致之也大
 人之心天地也其心即道由心而變无非道者其變
 如虎其文炳然虎之有文天也自爾也大人之變天
 也自爾也其𤼵如風雲其威如雷霆未至於此未可
 謂大人也未可謂虎變也
[008-59a]
 虎變謂仲夏毛希而革易至仲秋毛落更新而潤澤
 是離夏革而為兊秋故以虎變為大人象虎變文章
 外見如離之明兊之澤故曰其文炳也紀聞曰乾飛
 龍革虎變皆大人造之象
 馬融曰虎變威徳折衝萬里望風而信以喻舜舞干
 羽而有苗自服周公修文徳越裳獻雉故曰未占有
 孚矣
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象曰君子豹
[008-59b]
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
 述曰隂稱小人卦之上猶人首也故以面言上六以
 隂居兊之上高而无位貴而无民其𤣥徳若豹之澤
 霧而同類小人猶感而革面以從五葢變之達於聲
 音笑貎者如此說之極革之成雖无位者猶足以化
 民成俗又何面從之疑哉
 趙氏曰上六從陽以革者也九五握移風易俗之權
 作成而變化之故進徳修業之君子有月異而嵗不
[008-60a]
 同之功逺外之小人鄉之不率於教訓者今皆革而
 面内皆虎變文炳之為章於天下者革道至是成矣
 王註居變之終變道已成君子處之能成其文小人
 樂成則變面以順上也改命創制變道已成功成則
 事損事損則无為故居則得正而吉征則躁擾而凶
 也彭山曰三之征凶未革戒其輕動也上之征凶既
 革戒其輕動也革道貴於貞彖詞大亨莫利於正六
 二中順貞之則也九三則貞而厲終爻又勉之以居
[008-60b]
 貞石介曰居貞吉垂拱而天下治也紀聞曰惟居貞
 吉故苖民七旬而乃格舜猶以為速商民三紀而乃
 變康王不以為遲
 象㫖陸績曰兊之陽爻稱虎隂爻稱豹豹虎類而小
 者王徳卿曰虎文疎而著曰炳豹文密而理曰蔚蘇
 氏曰易稱風從虎虎有文而能神豹有文而不能神
 其别虎豹悉矣革貴於變變豈終不同乎揚子雲曰
 貍變則豹豹變則虎善言革之情物矣
[008-61a]
 觀六爻之辭益知聖人之懼革也初九戒革之早六
 二戒革之專九三戒革之躁九四戒革之疑上六戒
 革之過五者之戒詳矣不曰未可以有為而曰不可
 以有為者戒之之嚴也以此戒之猶有晁錯削七國
 之禍所當革者衆人之通患所固守者一已之常分
 孔子不能革春秋之弊而嘗為委吏嘗為乗田自不
 至於出位而曠職孟子不能革戰國之弊然我无官
 守我无言責自不妨於進退之餘裕季孫問二邑之
[008-61b]
 叛然後孔子陳墮費之言趙鞅无君命而逐君側之
 惡人春秋以為叛六二獨得專於革乎
 彖曰革楊氏曰聖人於革卦而有懼焉火逢水則滅
 水逢火則竭二女居則同而志則别天下之事茍不
 至於如水火如二女聖人豈得已而欲革乎故其辭
 曰已日乃孚又曰革而信之言其初之未信也曰元
 亨利貞悔亡又曰革而當其悔乃亡言革之而非大
 亨非大利非大正皆革而不當也其能无悔乎革而
[008-62a]
 不信革而有悔則如勿革故曰聖人懼於革也然則
 何以能革而信革而當乎曰彼之所以失見此之所
 以得灼知其理於未革之先當如離之文明未革而
 民願之将革而民從之相慶其舉于既革之後當如
 兌之恱如是者可以革而信革而當矣天地得此理
 故革而四時成湯武得此理故革而天人說革之時
 其大如此可不懼哉
 象曰澤中有火革項氏曰水在澤下謂之无水言當
[008-62b]
 有而伏與无同也火在澤下謂之有火言非其地不
 當有也火旺於離遇兊而伏澤已在上火已在下寒
 當革暑隂當革陽无可疑者然而方伏之時火氣猶
 盛人見為有不知其将革也革之所從來乆矣
 初九爻中順者六二之徳也其言於初九者何初九
 用六二之徳也故曰鞏鞏者外束内也方事之初未
 可革也而初九以剛居之故為之設戒但當束以六
 二之徳而不可以自用也六二自大壮六五來大壮
[008-63a]
 六五即遯六二之反對故曰執之用黄牛之革以自
 守則曰執以制他人則曰鞏明以遯二制革初也革
 主變更此皮革也亦得借用居初而用二亦革也從
 人之意也
 九五爻虎大人之象變謂希革而毛毨也在大人則
 自新新民之極順天應人之時也九五以陽剛之才
 中正之徳而居尊位大人也為革之主故有此象以
 大人之道革天人之事乃足以當之耳變乃大人之
[008-63b]
 變以大人中正之道變革之炳然昭著不待占决知
 其至當而天下必信之矣非謂占得此爻也革至九
 五聖人獨决之以未占有孚是龜筮有所弗詢鬼神
 有所弗謀也葢天下无灼然之理則聖人无决然之
 舉革之道初戒其早二戒其專三戒其躁其可革未
 灼然可革也四戒其疑已灼然可革矣九五以陽剛
 之資居兊說之上當大君之位兼四爻之助其可變
 可革之理灼然如虎之炳也尚可待於占乎此湯武
[008-64a]
 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之事也
 上六爻項氏曰小人革面非謂面革而心不革也若
 其心不革何以謂之有孚面者向也古語面皆謂向
 如面墻正面南面皆是當是時也小人易向遵王之
 道矣故曰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君子本與君同向
 因是而追琢成章爾小人本不同向故以革面言之
 九五革之主故曰大人以君徳言之也上六革之效
 故曰君子小人以臣民言之
[008-64b]
鼎䷱巽下/離上
 鄭𤣥曰鼎象也卦有木火之用互體乾兊乾為金兊
 為澤澤鍾金而含水爨以木火鼎烹熟以養人猶聖
 君興仁義之道以教天下也故謂之鼎
 程傳鼎之為用所以革物也變腥而為熟易堅而為
 柔水火不可同處能使相合為用而不相害也為卦
 上離下巽所以為鼎則取其象焉取其義焉取其象
 者有二取其義則木從火也以木巽火烹飪也
[008-65a]
鼎元吉亨
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
亨以養聖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
剛是以元亨
 述曰劉濂曰鼎之用大有元吉之道焉鼎之用通有
 亨道焉故象占為元吉亨孔疏此卦明聖人革命示
 物法象維新其制有鼎之義以木巽火有鼎之象故
 名為鼎焉變故成新必須當理故先元吉而後乃亨
[008-65b]
 也以卦爻論之初滌鼎出否取新也九二剛徳在中
 之實也所謂雉膏所謂公餗也五柔得位而鼎耳齊
 舉其用及人故曰元吉亨
 鼎象也有足有腹有耳有鉉象卦畫也初隂下峙三
 陽如腹果然五虚中耳上衡亘鉉鼎形成矣以木巽
 火烹飪也鼎之用也革去故而鼎成新故為烹飪飪
 熟也調和在中之實而養人者也天下莫不用之而
 聖人用之乃上以事上帝而下以大烹養聖賢也蘇
[008-66a]
 氏曰大烹非亨也取鼎之用而施之天下謂之大亨
 鼎之用極於享帝而已以其道養聖賢則亨之大者
 也故鼎之為器重矣是器也惟有徳者主之徳重則
 器亦重徳輕則器亦輕巽而耳目聰明内外合徳也
 上離為目離五中虚為耳非心能下下巽入稱隠耳
 目蔽矣巽以為主然後能成離明之徳離體柔順進
 而上行徳之凝而鼎命新也離體中虚下應乎剛徳
 之助而鼎養行也皆主五也有如是之徳此所以能
[008-66b]
 奠鼎之重盡鼎之用而致鼎時之大亨也
 鄧伯羔曰諸卦以義名獨頥與井與鼎以象名故曰
 鼎象也葢於鼎示之例也所謂象事知器者此也紀
 聞曰巽乎水而上水者非井也井汲引之用也以木
 巽火非鼎也鼎烹飪之用也
 巽而耳目聰明離火中虚有耳目聰明之象離為目
 而兼耳言之者以六五為鼎耳而取也象㫖巽為耳
 自鼎象言之子夏傳云中虚為耳朱先生之說是也
[008-67a]
 五得中而應乎剛則所以為耳自巽也虞翻曰三在
 巽上動成坎離有兩坎兩離乃稱聰明眇能視不足
 以有明聞言不信聰不明皆一離一坎非也
 汝吉曰革去故象改嵗鼎取新象元春故革四徳具鼎
 專以元亨言之人心通乎道微巽不入微耳目啓知
 不達巽入矣而耳目聰明則學問思辨具而徳成此
 人達天之要柔進上行得中應剛與睽彖文同皆主
 離尊離周禮烹人掌鼎鑊給水火之齊鑊煑牲體魚
[008-67b]
 腊之器既熟乃脀於鼎烹調之說文鼎三足兩耳和
 五味之寳器字形象析木而炊
 胡旦曰五以謙柔居尊下應九二之賢臣上又有上
 九賢臣皆巽納聖賢之象所以得大吉而亨通
 孔疏聖人既能謙巽大養聖賢聖賢養則憂其事而
 助於已明目達聰不勞已之聰明則不為而成矣
 漢上朱氏曰乾為天在上為帝指上九也在下為聖
 賢指二三四也享上帝之心推之以養聖賢人有不
[008-68a]
 樂盡其心者乎
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
 述曰水火相交所以成鼎之用非木火則為无用之
 鼎矣君子觀鼎之象以正位凝命正位如鼎之端峙
 不欹側凝命如鼎之安固不動搖房𤣥齡曰鼎者神
 器至大至重象人君大寳之位位天所命也鼎三足
 而正立有三才定位之象君子居中履正成位乎兩
 間以凝天之基命定命所謂協上下以承天休者也
[008-68b]
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顛趾
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
 述曰王註凢陽為實而隂為虚鼎之為物下實而上
 虚而今隂在下則是為覆鼎也鼎覆則趾倒矣否謂
 不善之物也鼎之顛趾失其所利鼎覆而不失其利
 在於冩出否穢之物也取妾以為室主亦顛趾之義
 也處鼎之初将以納新新貴也施顛去穢所以從貴
 也然則去妾之賤名而為室主亦從子貴也
[008-69a]
 介夫曰初居鼎下趾也上應九四趾而向上則顛矣
 然當卦初鼎未有實而舊有否惡之積因顛趾而出
 矣顛而出否豈謂悖哉世固有顛而為正賤而為貴
 者易道然也得妾以其子是已彭山曰妾隂象指初
 子陽象指二二鼎中實也亦象女子之孕鼎以剛實
 為貴二是已初滌鼎告潔否出而鼎實納其中故曰
 以從貴也或曰鼎初巽主初顛趾偶畫向上為兌象
 故言得妾
[008-69b]
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實慎
所之也我仇有疾終无尤也
 述曰九二陽爻為實二五正應而密比初柔隂陽之
 匹而非正是初為我仇也非正而相悦冦我者也故
 曰我仇有疾九二剛中自守以正彼自不能我即是
 以吉也趙氏曰慎所之也恐其能即而陷我仇之疾
 也六五都舉鼎之柄二當慎所之以從正應不可貳
 也不可遷也我仇有疾何能為我尤哉
[008-70a]
 紀聞曰鼎諸爻與井相似井以陽剛為泉鼎以陽剛
 為實井九二有泉象下比初六則有射鮒之象鼎九
 二有實象下比初六則有我仇之象井初為泥二視
 之則為鮒鼎初為否二視之則為疾皆隂惡之象也
 井二无應故其功終不上行鼎二有應而能以剛中
 自守故初雖近不能就之而吉
 鼎有實則可薦諸上帝可薦諸聖賢可飽夫天下天
 人上下所同恃以為享者也㓂我而能我即則此必
[008-70b]
 受其即仇我而能我動則彼必乗其動九二剛中自
 固之道其大如此
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象曰
鼎耳革失其義也
 述曰鼎耳六五也耳五而言於三俞氏所謂耳雖出
 於鼎口而根於鼎腹三為鼎腹者是也革謂變異三
 五異體一鼎分而為二變革之象凡物之行以足獨
 鼎待鉉故以耳鼎耳革行塞失其所以行也雉膏指
[008-71a]
 九二九二實之美可食者以三鼎耳革其行廢而莫
 之舉矣雖有雉膏安得食哉雉者肉之珍膏者雉之
 珍此鼎實粹美之至也時未出鼎不為所食故有虧
 欠不足之悔方雨言将雨也二五隂陽正應方将和
 合而為雨方雨而未雨今雖虧悔而終則吉終吉者
 俞氏所謂三五同功五受上鉉而行三亦與之俱行
 而二之雉膏見食矣雉膏即鼎有實公餗即雉膏无
 二義象曰失其義也鼎以耳行而耳革焉失舉鼎之
[008-71b]
 義也卦下巽上離三四乃變革之地故取革之象雉
 膏不食離為雉此巽也而稱離象見九二鼎中之實
 乃文明之腴六五文明之主所必資者程傳所謂上
 聰明而下巽終必相得也故云方雨虧悔終吉
 全體一鼎分上下體為二鼎上體之鼎有兩耳而无
 足故九四之鼎折足下體之鼎有足而无耳故九三
 之鼎耳革紀聞曰顛趾為四而顛也折足為初而折
 也耳革為上而革也相因而取者也
[008-72a]
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

 述曰彭山曰九四以剛處於二三兩剛之上任之重
 者也而巽體一隂在下才弱不能承之四又居位不
 中徳薄而无基本可恃則不能自立矣故有鼎折足
 之象餗者李鼎祚曰雉膏之屬也亨以享帝養聖賢
 非適其私故曰公餗鼎折足則公餗盡覆矣其形渥
 言折足之状也大臣以凉徳取充位至敗壞天下之
[008-72b]
 事若此凶可知矣象㫖鼎重極於四其上則耳矣受
 實必有餘量以為溢地故三憂不食明不可復加也
 至四則溢而覆矣初未嘗鼎則顛趾利出否四已實
 鼎故折足為凶語其位也
 鼎自二至四腥胾盈而易覆所任重而難勝而初以
 柔為之足不克勝任其象如此敗養人之功虧鼎位
 之重包失職之羞凶可知矣象曰覆公餗信何如也
 不量而受以至於滿而溢也始不自量至於力不能
[008-73a]
 支而國受其敝身蒙其恥信何如也趙汝楳曰授任
 者貴器使受職者貴自量非器而授棄其官也不量
 自處不自有其躬也
 汝吉曰初四皆不正而應初上交象顛趾四下傾足
 折矣顛可正也覆不可復也
六五鼎黄耳金鉉利貞 象曰鼎黄耳中以為實也
 述曰離中言黄畫中虚而對植有耳之象金象五位
 之陽剛耳所以舉鼎者中色黄故曰黄耳鉉所以貫
[008-73b]
 耳者陽質金故曰金鉉六五柔順聰明為鼎之主虚
 中而能納剛堅而不渝象黄耳金鉉而鼎胥以舉也
 非虚中不能受鉉之貫非堅剛不能勝鼎之重言利
 貞以要其成焉汝吉曰五桑體也其惟貞秉徳純一
 勿貳以二黄中如結以任剛正斯惟舉鼎之利也
 象㫖六五中而不亢柔而有容故曰黄耳五變體乾
 為金鉉所以扛鼎者宋𠂻互充非也虞翻謂三貫鼎
 兩耳乾為金朱先生因謂下應九二之堅剛非也三
[008-74a]
 非鉉二亦非鉉也
 蔡汝柟曰中者虚也虚則能受故曰中以為實程子
 曰五之所以聰明應剛為鼎之主得鼎之道皆由得
 中也
 九二鼎有實言慎所之六五鼎出實言利貞其義相
 應故曰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剛
上九鼎玉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
 述曰上九處鼎之終鼎道之成也鼎既薦而施鉉其
[008-74b]
 上故曰鼎玉鉉玉比金為良稱鉉徳也鼎有實以不
 食為憂鼎既盈以覆餗為虞用竟而玉鉉在上鼎之
 重安而无事矣於是二五相應剛柔得節大烹舉而
 仁賢在位馨香達而帝命用休故曰大吉无不利
 蘇氏曰以鼎熟物人皆能之至於鼎盈而憂溢耳炎
 而不可舉非玉鉉不能此鼎之所以養聖賢也
 趙氏曰玉鉉者君之徳在上者君之稱金以為質稱
 其舉也玉以比徳故曰剛柔節也仲虎曰上九一陽
[008-75a]
 横亘乎鼎耳之上有鉉象
 干寳曰玉又貴於金者凡烹飪之事自鑊升於鼎載
 於爼自俎入於口馨香上達動而彌貴故鼎之義上
 爻愈吉也鼎主烹飪不失其和金玉鉉之不失其所
 公卿仁賢天王聖明之象也君臣相臨剛柔得節故
 曰吉无不利
 井以木巽水鼎以木巽火井鼎用皆在五成功皆在
 上故井上元吉鼎上大吉皆以養為利
[008-75b]
 質卿曰鼎之器難全鼎之用難盡在初有顛趾之患
 二有實而我仇疾之三有雉膏而鼎耳革四任重大
 而憂覆餗惟五黄耳能舉鼎之重至上之玉鉉始能
 全其器而盡其用故曰大吉无不利嗚呼難矣此无
 他也不知器之重而正位凝命之意微故難如此
 汝吉曰舉鼎在耳耳鼎之主也安鼎在足足鼎所載
 也隂卦貴隂當其虚有鼎之用矣抑初柔失正二比
 之為疾四應之為覆終賤隂也五柔得中三越之為
[008-76a]
 耳革上舉之為玉鉉貴中也
 彖曰鼎象也楊氏曰鼎象也象者卦之形肖鼎之形
 也以列足而載一腹以一鉉而貫耦耳六爻畫而鼎
 之形以具二體合而鼎之用以行以巽木入離火而
 烹飪之用著矣古者聖人之制鼎豈自奉口體而已
 哉有鼎之用有鼎之徳享上帝養聖賢乃其用也體
 巽之順以順於義理體離之明以達其視聴體六五
 之柔中以應陽剛乃其徳也全其徳以施其用焉往
[008-76b]
 而不大亨乎且夫革去故鼎取新何獨鼎哉食者生
 民之大本鼎者火化之元勲革鴻荒而新萬法孰有
 大於革茹毛火化之初乎一初既立而萬法類從矣
震䷲震下/震上
 崔憬曰鼎所以烹飪享於上帝主此器者莫若冢嫡
 以為其祭主也故言主器者莫若長子也
 程傳震之為卦一陽生於二隂之下其象為雷其義
 為動雷有震奮之象動為驚懼之義
[008-77a]
 宋咸曰一陽居二隂之下陽剛而動隂柔而順隂雖
 二而不克制故陽得其震動焉
 蔡清曰震六爻初二與五則始於懼終於无懼三四
 與上則終於懼其終於无懼者非以中正則以陽剛
 也其終於懼者非以不中正則以隂柔也不然以剛
 處柔也
 趙汝楳曰二陽皆震隂者也而初為主四隂皆受震
 者也而下卦為甚初九始𤼵聲之雷也其威盛故二
[008-77b]
 必逃於九陵三稍逺甫行即无𤯝九四洊震之雷也
 故五往而復來上既極征則有凶
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七鬯
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
驚百里驚逺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

 述曰孔疏此象雷之卦天之威動故以震為名卦取
 一陽動於二隂之下氣從下以達上則隂氣迸開萬
[008-78a]
 蟄俱動蘇氏曰震者陽徳之先震隂而達陽者也故
 亨
 震以人心之動言人心常惺惺常自戒慎恐懼而不
 能已象震之來而虩虩然不安寧此真陽之動所謂
 帝出乎震也震動而懈慢怠弛之氣皆消自然精神
 凝固舉動安和有笑言啞啞之象笑言啞啞即在震
 來虩虩之内不在震來虩虩之後震一陽而君二隂
 象諸侯百里之國震為長子主器奉七鬯以祭者雷
[008-78b]
 震驚乎百里之逺則近者恐懼可知而不喪有事神
 明在念七鬯在執與奏格无言時同也有主故也故
 曰震亨七舉鼎實之器所以載牲而升於俎鬯合鬱
 香之酒所以灌地而降神
 震來虩虩虩虩顧慮不安之貎只此恐懼之心所以
 致福也笑言啞啞則此心安平寛舒樂然後笑時然
 後言本體常寧天理畢見故曰後有則也震固雷象
 然天下之至畏卒然而至无所不聞者莫如雷故曰
[008-79a]
 驚逺而懼邇借雷以明至可畏者也不喪七鬯是謂
 有則斯稱主器之長子矣汝吉曰出繼世可守宗廟
 以為宗廟主守社稷以為百神主正釋不喪七鬯之
 文而藏其辭七鬯表誠敬所出也
 象㫖吳氏曰乾陽君也坤地國邑也分乾之一陽以
 主坤國邑諸侯之君也一陽象雷二隂象百里之地
 下震象七互坎象鬯互艮象手執之不喪七鬯以艮
 執之固也俞氏曰逺謂卦之外邇謂卦之内内外皆
[008-79b]
 震有逺邇驚懼之象
 鄭𤣥曰雷𤼵聲聞於百里古者諸侯之象諸矦出教
 令能驚戒其國内則守其宗廟社稷為之祭主不亡
 七鬯也人君於祭之禮七牲體薦鬯而已其餘不親
 也升牢於俎君七之臣載之鬯秬酒芬芳修鬯因名
 焉
 質卿曰天下事不過利害兩端君子處世非安則危
 未有常安平而无禍患者當禍患之來即聖人亦不
[008-80a]
 能不為之動心故曰吉凶與民同患是也聖人不能
 必禍患之來但患吾无以應之其一要平時有手脚
 其一要立得住其一要進得步其一要退得步平時
 手脚誠敬常存是也立得住不喪七鬯是也進得步
 震行有事是也退得步喪貝躋陵是也舍此則震遂
 泥也
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
 述曰彭山曰雷在虚空之中連聲而動故曰洊雷雷
[008-80b]
 之震震在雷也卦以言徳則其震為恐懼之心但以
 雷取象耳心本動物震在我也此即吾心之雷非因
 雷所驚而始動也心有所感動也因雷而動亦動也
 以我為主常恐常懼即中庸戒謹恐懼也修謂治其
 所偏省謂察其所缺恐懼所以修省也
 君子以恐懼修省所以體震也夫人无所驚則昏昏
 者心之所由死也有所驚則惺惺者善之所由生也
 恐懼動則善根生如草木之萌芽乃雷霆之所鼓而
[008-81a]
 生也是故善根生死之機繫於警與不警而已震之
 用其大矣哉
 淮海曰君子一生功夫只是恐懼修省四字此四字
 工夫只是震來虩虩笑言啞啞故恐懼非惶惑也修
 省非矜持也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自此心之不放曰
 恐懼自此心之不違曰修省可謂奉天矣
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象曰震來虩虩恐致
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
[008-81b]
 述曰初九一陽動乎下為震之主足以當全卦之義
 故爻辭與彖同而以吉賛焉増後字表初義也註疏
 體夫剛徳為卦之先剛則不暗於幾先則能有前識
 故處震驚之始能以恐懼致福而獲其吉也
 范氏曰君子之懼於心也思慮必慎其始則百志弗
 違乎道懼於身也進退不履於危則百行弗罹於禍
 故初九震來而致福慎於始也
 蘇氏曰二陽震物者也四隂見震者也震之為道以
[008-82a]
 威達徳者故可試而不可遂試則養而无窮遂則玩
 而不終初九試而不遂者也以虩虩之震而繼之以
 啞啞之笑明其不常用也惟其威之不常用故知其
 所震物者非以害之欲其恐而致福也有則言其不
 逺也
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
來厲乗剛也
 述曰六二乗初九之剛九震之主初動而上奮震來
[008-82b]
 厲矣六二乗之卒然自失有大喪貝之象貝者人之
 所寳二之所寳者位也註疏以為資貨糧用之屬也
 因震而動動而无應必至超越陵險極其所之有躋
 於九陵之象九陵甚言其高震厲所不及之處也二
 以柔居柔足以自守不過爻位一周則復其故常有
 勿逐七日得之象葢震之剛威逺矣而非可常也來
 即厲往即安故二雖喪貝而七日得簡輔曰乗剛自
 危必失其有去而躋陵迷迫之状極矣履正居中義
[008-83a]
 當來復未有畏威順命而不能保其位者也
 震之為義陽震隂也輔嗣所謂威駭怠懈肅整惰慢
 者也隂柔非遇大震動則懐其所有而无振奮激發
 之意二中正有主善承震善處喪善徙善變通其喪
 也乃所以為得也故震之能益人也始以震而驚終
 以震而定汝吉曰人情係於物不能遺物而震安喪
 貝人情見近震於震而震躋九陵此處震之善人驚
 悸必自失故震屢言喪陽性好上不可乗故易乗剛
[008-83b]
 多凶
 億余氏云大也占用其變則互離離蠃蚌貝也躋於
 九陵在互艮之下故稱陵震為足足乗初九故稱九
 陵虞說是也七日得胡氏云二至上上至二七數
六三震蘇蘇震行无眚 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
 述曰震蘇蘇恐懼失則精神潰喪之状三在下卦之
 上本剛位而以柔居之不中不正當威嚴之世有震
 蘇蘇之象葢中无主而不自振矣能因震懼而勉於
[008-84a]
 行可以无眚則初九之餘威而六三受震之益也眚
 由内出内自修省故得无眚震蘇蘇震驚之震也震
 行震起之震也二中正勿逐而自得三不中正能行
 則无眚
 質卿曰六三於震之來也蘇蘇其處亦危矣斯時也
 若无變計遂為禍患所縳四之震遂泥是也若有變
 計始能處乎禍患震行无眚是也葢人於震蘇蘇之
 時只判得一下則不與事俱困便謂之行便謂之无
[008-84b]
 眚震之貴行而賤泥如此皆易道當然
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
 述曰震剛徳之首初九以剛居剛震之所以為震也
 故震而亨矣四亦震主而處柔失剛健之道居四无
 中正之徳陷溺於重隂之間不能自震奮者也故云
 震遂泥泥滯溺也以不正之陽而上下重隂安能免
 於泥乎遂无反之意處震懼則莫能守也欲震動則
 莫能奮也震道亡矣豈復能光亨也
[008-85a]
 程傳陽者剛物震者動義以剛處動本有光亨之道
 乃失其剛正而陷於重隂以致遂泥豈能光也云未
 光見陽剛本能震也以失徳故泥耳汝吉曰震行即
 心光亨如雷行迸重隂而出豈有泥哉初是已
 蘇氏曰震於已震之後遂而不知止者也故泥者以
 言其不能及逺也故二隂皆以處而不避為吉象㫖
 遂依荀氏本作隊泥虞翻曰坤土得雨也位在於隂
 坎中而震隊泥之象與屯五同故未光
[008-85b]
六五震往來厲億无喪有事 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
其事在中大无喪也
 述曰象㫖初始震為往四洊雷為來五當震主往復
 來之時厲雷聲之厲也六五雖往來皆厲而隊泥之
 威不復如二之喪貝五居位得中隂中有陽非若二
 之純隂而乗初剛者之比故大无喪其所有事所有
 之事謂中徳也六五處震之成以柔居中靜而有主
 動而常定萬萬无所喪失也
[008-86a]
 彭山曰震至五成徳之地恐以成則動以生定其事
 在中即所謂必有事焉者夫何喪乎
 敬仲曰易道以得中為貴六五之事自在於中不倚
 於意不憧憧往來時保時惕安安翼翼豈有在中之
 事而尚有所喪也哉曰大无喪㫁㫁之詞也葢不喪
 七鬯以為祭主也
 質卿曰六五在重震之中前震已往後震復來數經
 事變无時而不危也與危而行為震往來厲則更於
[008-86b]
 變故者熟矣操於心慮者乆矣以是能大无喪有事
 故曰有因无事而失守有因多難而興邦易道從來
 如此
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无咎婚
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
 述曰索索志氣殫索之状矍矍顧瞻皇惑之状上六
 過中震終動極懼而索索隕穫不能自存之象
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若得中自持則不至於索索
[008-87a]
 矣凡人震驚不寧則目之所視周章不定為視矍矍
 如此而往安得不凶見上六終不可動也能自戒懼
 不動則雖處凶地而无咎矣仲虎曰四震之來也緩
 上之懼不於其躬之時而已懼於及鄰之際則庻乎
 可以无咎然亦終不免於婚媾之有言也上於四同
 體如婚媾之連四震動而終連及之葢勢之必至者
 不可不畏鄰戒也震為善鳴有言象蘇氏曰六爻皆
 无應故九四兼二隂而有之得稱婚媾也
[008-87b]
 胡旦曰震不於其躬於其鄰者謂九四之剛威不能
 及已之身鄰謂五犯九四之剛有徃來之厲則已能
 觀此鄰戒以自修省其身整治其行故无咎也
 趙氏曰震於躬而畏戒常人也咎則已罹震于鄰而
 畏戒非智者不能是以无咎程傳震終當變柔不固
 守故有畏鄰戒而能變之義本至於極當有可變之
 道也聖人於震示人知懼能改之義為勸深矣
 唐房喬曰震之初九謹始恐懼所以致福豫之初六
[008-88a]
 倡始逸豫所以貽凶除上六征凶外皆无凶者皆有
 恐懼之福而无逸豫之凶也
 六二爻楊氏曰以六二之柔乗初九之剛險也以六
 二之靜應初九之動詘也方震之始初遇九之猛厲
 勃然而動駭然而來何可當也六二才與位俱柔若
 不勝其憤而逐之奚而不喪惟能以柔避剛以靜馴
 動逺避而勿逐俟之乆則剛自衰則吾无喪而有得
 矣險者易詘者伸非有得乎高祖避項羽而入漢中
[008-88b]
 光武避更始而出河北得震二之義矣
 項氏曰二居下震之上故稱來五居重震之上故稱
 往來二之所謂來者自取之也故二之自省在其所
 懐之資為有所喪故曰喪貝言喪其資也五之所謂
 往來四五无與也故五之自省在其身為无所喪二
 雖喪資仍得中位故戒以勿逐逐之則資與位俱喪
 矣五雖无喪不當但已必有事焉所以示修省之義
 也勿逐者守其中也有事者行其中也六二為正中
[008-89a]
 五為大中故曰其事在中大无喪也
 六三爻象㫖蘇吳㓜清作蘇死而復生也六三於初
 震雖逺於四震則近上蘇言下震之聲将盡下蘇言
 上震之聲復生位在二震之間故其象如此互坎疑
 於多眚然居震動之上又動則坎象不見逺於敵應
 居外而震不能及故无眚矣
 
 
[008-89b]
 
 
 
 
 
 
 
 讀易述卷八
关于我们 | 收藏本站 | | 欢迎投稿 | 意见建议
Copyright ©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.
《国学大师》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
沪ICP备15009860号